撰文/營養室 蘇鈺幀營養師
當您有機會漫步在西螺老街上時,別只專注於一樓的店家,請仰頭望望二樓以上的建築物,您會發現西螺老街的美不僅存在於地面店鋪,更潛藏在各式各樣由歷史雕刻而成的建築中。這些建築物訴說著悠久的歷史,展現著不同時代的痕跡,為整個老街增添了獨特而深刻的文化底蘊。
華麗的洋樓茶行―捷發乾記茶莊
捷發乾記茶莊是來西螺小鎮必去的行程,於民國96年(西元2007年)11月6日公告為歷史建築。目前為西螺延平老街文化館,在螺陽文化基金會經營下,轉作為社區大學,並開放民眾參觀。
捷發乾記茶莊源起於清道光13年(西元1833年),許家祖先自福建泉州府晉江縣渡海來台經商落腳於此。同治8年(西元1869元)「許捷發號茶行」在當地已有相當財力,光緒13年(西元1887年)許金來台投靠許捷發親戚。而許金投入「許捷發號」後,他的勤奮聰慧受到賞識,於是將「許捷發號茶行」交棒給許金繼續經營,茶莊一直經營至西元1989年才結束營業。
茶行建築分為前、中、後棟三座。昭和10年(西元1935年),配合西螺實施市街改正計畫,許金拆第一進店屋,改建為現今所看到之建築,並改店號為「捷發乾記茶行」,為三層樓之歷史建築。走入茶行,您可看到仍保留著原始茶行狀態的建築,屋內左邊有一幅「捷發找茶圖」,描繪背景為武夷山,這是因為當時捷發茶莊的茶葉,多購自於中國武夷山,於是茶莊主人找畫師繪製武夷山地形圖,以便晚輩可以按地圖採購茶青。第一進兩側門楣上的「松聲」、「魚眼」文字,乃是出自於蘇軾《試院煎茶》中的「蟹眼已過魚眼生,颼颼欲作松風鳴」。「松聲」形容水煮沸的聲音,「魚眼」是指煮茶沸騰時的大泡泡像是魚眼,小泡泡像是蟹眼,都是隱喻煮茶的意境。中棟(第二進)為一層樓磚造建築,當時也作為焙茶或囤積貨品的工作空間,穿堂的天井採光佳,中間有一口水井,古時候人工鑿井成本高,通常一個村莊共用一口井,而捷發茶行當時已可自家擁有一口水井,可見其當時財力雄厚。
後棟為昭和8年(西元1933年),屋主許金將閩式三合院拆除,改建為家屋建築,風格為磚造巴洛克裝飾建築。第三進二樓為當時茶莊主人的廂房,現在則開放為古蹟民宿可申請住宿,總統蔡英文及柯文哲前市長均有住過。廂房外的「林衍派」匾額,是捷發茶莊許家源於福建泉州晉江的堂號。提醒後代不能忘本。二樓前女兒牆上矗立著一隻展翅飛翔的老鷹,腳下有個大大的「許」字,有期盼家庭興旺展翅高飛的意思,「許」字兩旁雙獅帶彩,象徵吉祥,而下方左至右分別是竹林花鹿、喜鵲梅花、松樹白鶴的裝飾,象徵逐(竹)祿(鹿)高升、喜上眉(梅)梢、松鶴延年。
老一輩記憶中的青春,東市場及周邊歷史建築
東市場位於濁水溪渡船頭附近,昭和12年(西元1937年)西螺街實施市區改正計畫後,因為商業發達、人口聚集,東市場與西螺戲院成為西螺最熱鬧的市中心。東市場最初只是以竹管棚架搭建市集,1953年利用建造西螺大橋時剩餘木料改為現今形式,鋼筋混凝土結構部份則是1965年才完成。隨著商圈移轉東市場漸漸沒落,於民國99年(西元2010年)登錄為雲林縣歷史建築,轉型為文創市集,假日則偶爾有小型活動表演。東市場附近老街的建築也都別有風格,包括:建築的最高點仍保有鐘樓設計的金玉成鐘樓、三樓有牙齒造型的螺溪齒科、具有古早味的台灣永豐米糧行(廣和商行)都極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