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改制17周年慶祝大會上,一場布袋戲大師廖昭堂演繹的精采演出,描繪的是張惠琇醫師無私照顧病人的感人故事,她是整形外科主治醫師,從小在雲林長大,2008年於臺大醫院總院完成住院醫師訓練後,隨即返回家鄉,來到雲林分院服務,至今已超過15年。
說起整形外科,許多人的第一印象都是隆鼻、拉皮、抽脂等,殊不知整形外科涵蓋了重建和整形兩大範疇,不論是身體外表的功能喪失,或是外觀缺損,都是整形外科治療的對象。張惠琇醫師進一步說明,「從動輒十幾個小時的頭頸癌症重建手術,到只需幾分鐘就可完成的皮膚腫瘤切除;從追求天使臉孔魔鬼身材,到趴在屎尿旁清除壞死組織……;從頭到腳、包山包海。」而她明明可以靠著「整形美容」輕鬆賺錢,為何執意走上處理惡臭腐肉的顛簸道路?
「看見年邁的患者,身上的傷口遲遲無法癒合,真的讓人很不忍心,」由於慢性傷口患者多數行動不便、甚至肢體僵硬變形,想去一趟醫院,有如上山下海般困難,還可能在移動過程中增添新的傷口。種種就醫不便,導致長輩們往往必須終年與身上那些惡臭或久未癒合的傷口為伍。
這些傷口讓人不忍卒睹,尤其在老人人口超過20%的雲林縣,更是屢見不鮮。
她還記得,曾經有位臥床已久的阿嬤因壓傷嚴重,在兒子的陪伴下來到醫院就診,然而當尿布一解開,屎尿和傷口的腐臭味立即瀰漫診間;一問之下才知道原來阿嬤一人獨居,白天由居服員照顧,晚上兒子下班後再到阿嬤家,尿布一天只能換一次……。
為了清創,成立傷口照護中心
面對壓傷病人,張惠琇醫師表示清創是傷口治療很重要的關鍵,尤其病人長期臥床致使大部分傷口出現在臀部,以換藥治療有明顯壞死組織的傷口,是很常見的治療方式,「若沒有清創,傷口就會一直潰爛,可是想要進行治療卻遭遇到不少困難。」她坦言診療床不夠,就是其中之一。
「初期傷口門診只有一張診療床,而每一次幫病人清創至少需要半小時,所以想要加快看診速度,減少患者的等待時間,只好商借隔壁診間的診療床。」張惠琇醫師回憶道,但一般診間的門太小,坐輪椅或躺推床的患者不好出入,空間也太小,又是另一個棘手的問題。
為了解決困境,她決定寫信給當時的院長王崇禮,終於促成傷口照護中心於2013年7月正式成立,中心內不僅備有3張床,還有清創器械、電刀、抽吸機、照明燈、電動大門……,猶如一間小型開刀房,不僅解決了病人進入醫院就診的難題,也讓醫師看診同時清創,不需再多跑一趟開刀房。
主動出擊,清淨保養
決定走出醫院居家醫療,則是因為看到了隱藏在傷口背後的困擾。
「當患者行動不便、獨居或家屬白天外出工作,他們無法自行前往醫院就醫時,往往來一趟醫院都得大費周章。」自幼罹患脊髓腫瘤的馬小妹就是其中一例。她於20年前手術後仍四肢癱瘓以及有脊椎變形等情形,由於長年臥床,導致身體部位多處壓傷,背部的傷口更是深可見骨,加上馬小妹狀況不好時需要呼吸器支持,每次回診母親背著她上、下輪椅跟診療床,都得小心翼翼,即便住家離醫院車程只有15分鐘,每回看診卻得花上3小時,這讓也是母親的張惠琇醫師感到相當不捨,萌發了「山不來就我,我便去就山」的想法。
張惠琇醫師提出「主動出擊,清淨保養」構想,並在2017 年年底獲得衛生福利部「建置智慧醫療照護模式計畫」的支持,2018年開始,她與傷口護理師走出醫院,為不便來院的病人居家看診。服務對象從機構至案家,從鄰近的4個鄉鎮擴增到11個鄉鎮,其中包含來回車程需要兩個小時的崙背鄉與褒忠鄉。
這項照護模式廣受好評,讓病況穩定的患者不再需要勞師動眾到院看診,不僅連續3年獲得衛生福利部補助,張惠琇醫師口中的「療癒特攻隊」,團隊成員也得以逐年增加,造福更多病人。
遠距醫療,即時掌握病情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在2017年4月成立遠距醫療中心,積極地與中央與地方衛生主管機關,區域內外醫療院所與照護機構,以及資通訊科技研發與產業龍頭展開密切合作,為智慧醫療奠定良好基礎。
張惠琇醫師繼居家醫療後,2020年開始與工業技術研究院合作開發傷口檢測軟體,院方與使用者毋須增購設備,只要下載APP就能遠端即時掌握傷口照護進度,提供及時處治建議。服務對象鎖定長照機構個案,由照護人員利用換藥的機會,將傷口拍照上傳至雲端,軟體會自動歸檔並分析,醫療團隊從後台登錄看到影像,就能確認傷口恢復程度,同步完成「親臨訪視+遠距監測+智慧分析」。
有了智慧遠距影像科技輔助,病情穩定的個案不必經常回診,團隊也可減少居家醫療的次數,從每週一次親訪降至每月一次,將時間留給其他更需要現場處理的病人。
開班授課,將所知所學發散出去
2022年10月張惠琇醫師接受台灣傷口照護學會的邀請,開辦居家慢性傷口基礎照護專業課程,期盼來的醫師都能認真上課,張惠琇醫師堅持收費,「所以我也做好了報名人數寥寥無幾的心理準備,」沒想到,預計招生60名的課程不僅額滿,而且反應熱烈,張惠琇醫師高興之餘,也發現原來不是沒有醫師想做傷口照護,而是她找錯人了。
隨著台灣進入高齡社會,在宅醫療的需求逐年增加,這些負責居家醫療的主治醫師以家醫科為主,他們除了會定期前往個案家中進行訪視,依照護對象醫療需求,開立居家醫療服務醫囑外,最常遇到的狀況就是病人長期臥床後產生的傷口,「他們想要知道如何處理這些問題,」張惠琇醫師也毫不藏私地以自身經驗傳授清創止血的心得。
扎實的授課內容,讓學員們大表讚許,也激發了張惠琇醫師想要繼續開課的決心。今年6月她在雲林分院開辦了第一場居家醫師清創訓練課程,即便仍需收費,依舊吸引了來自台中、彰化、南投、雲林、台南、嘉義等13位醫師參與,其中甚至包含了兩位70幾歲的前輩。在完成第一階段的授課後,學員們可以在傷口照護中心進行實習,目前已經有8位完成課程,「最讓我感動的是,有一位住在台中、60幾歲的醫師會在群組中上傳他清創傷口的成果照。」看到這些照片,她表示很開心自己教會了一群人,而且這群人都是會走入個案家中的醫師,這象徵著6個縣市的病人將受到更好的照護,讓她有種心願已了的滿足感。
感恩上帝,為雲林鄉親盡一份力
回憶起小時候,張惠琇醫師深刻記得父母親生病時,只能北上求醫的無奈,因此當她終於成為一名醫師後,便決心為醫療資源不足的雲林奉獻一己之力。
即便以世俗的眼光來看,傷口照護健保給付點數少,對整形外科醫師來說根本是大材小用,但她甘之若飴,就連吃力不討好的口腔癌重建手術,她也是來者不拒。「這是我的使命,雖然累,但值得。」張惠琇醫師坦言看到病人重回「人模人樣」,讓她充滿了成就感,也是激勵她保有初衷的動力。
「上帝帶領我回到雲林,讓我看到這麼多困難的病人及他們的需要,我願秉持事在人為的態度,將心中的這一份愛傳遞出去。」身為基督徒的張惠琇醫師,放棄醫美選擇照顧很多人不敢靠近的傷口,這份熱情跟執著,讓她榮獲112年教育部頒發的模範公務人員獎,亦值得眾人敬佩。
================================================
張惠琇醫師
- 現職︱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 學歷︱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畢業
- 經歷
- 臺大醫院外科住院醫師
- 臺大醫院整形外科總醫師
- 整形外科專科醫師
-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整形外科主治醫師
- 台灣外科醫學會專科醫師
- 專長︱一般整形外科、顯微手術、頭頸部重建、
複雜傷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