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腫瘤醫學部 魯維丞醫師
近年來因為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及較新的標靶治療的精進,已有不少的癌症患者獲得生活品質改善或存活期延長,甚至是根治疾病。然而,因為復發、惡化或轉移,癌症始終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近一世紀以來,科學家試著透過提升免疫力的免疫療法來治療癌症,但大多效果不彰且可能帶來高比例的免疫副作用,使得「癌症免疫療法」宛如神話般的難以實現;近十年來,醫界藉由「抑制負向調控免疫功能的免疫檢查哨點療法(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這類藥物的發展,引領癌症治療的領域進入新的紀元。
最被看好的精準癌症治療方法
2018 年諾貝爾醫學獎頒給研究CTLA-4免疫檢查哨點(Immune Checkpoint)的美國詹姆斯艾利森(James Allison)及研究PD-1/PD-L1免疫檢查哨點的日本本庶佑(Tasuku Honjo)教授,表揚其對癌症新療法的偉大貢獻,這也是諾貝爾醫學獎首度認可科學家們在癌症治療的進展。對於癌症免疫療法的重大突破,無論醫療人員或一般民眾,都應對其有基本的了解。
圖一為癌症免疫循環(Cancer-Immunity Cycle),①癌細胞死亡後,釋出癌細胞抗原,②該抗原被樹突細胞(Dendritic Cells)或是其它抗原呈現細胞(Antigen Presenting Cells, APCs)表現出來,③抗原呈現細胞將該癌症抗原帶至淋巴結中進行T細胞促發及活化 (Priming and Activation),④這些T細胞經由血流到達癌症組織附近的微環境中,⑤穿出血管壁上的內皮細胞,進入腫瘤中,⑥T細胞辨識出癌細胞呈現的抗原,認定癌細胞為該清除的外來物,⑦T細胞殺害癌細胞,遏止了癌細胞的存活及增生。以上①到⑦步驟只要任一環節出問題,癌細胞就有機會逃脫免疫系統偵測,導致癌症形成、復發、惡化甚至轉移。
詹姆斯艾利森教授研究的CTLA-4免疫檢查哨點,在③步驟扮演「抑制T細胞促發及活化」的角色。Ipilimumab是抗CTLA-4單株抗體,為一種免疫檢查哨點抑制劑,其能「抑制掉抑制免疫活化的訊息傳導」,等同於把免疫的煞車踏板解放,使得③步驟中T細胞促發及活化得以進行。剛開始,Ipilimumab的療效在晚期惡性黑色素瘤的試驗中展現,研究顯示過往中位存活期僅不到6個月的患者們,竟能有20%左右可以存活超過5年以上,形同根治!
晚期肝癌治療上遠勝傳統口服標靶藥
本庶佑教授研究的PD-1/PD-L1免疫檢查哨點在⑦步驟——「T細胞殺害癌細胞」的臨門一腳,扮演重要的抑制角色。台灣較常見的抗PD-1單株抗體為Pembrolizumab及Nivolumab,較常見的抗PD-L1單株抗體為Atezolizumab、Durvalumab及Avelumab。以上PD-1或PD-L1免疫檢查哨點抑制劑,同為活化免疫反應進行,使得⑦步驟的T細胞能順利殺害癌細胞。這類PD-1或PD-L1單株抗體,正是目前應用及研究最廣泛的癌症免疫治療的主幹,從單獨使用該類抗體的研究,乃至於合併抗CTLA-4單株抗體、化學治療、標靶治療、放射治療、手術治療或其他免疫療法的試驗都有。舉例來說,在晚期肝癌的重大治療突破為合併Atezolizumab(抗PD-L1)及Bevacizumab(抗血管新生藥物)的療法,無論是治療反應率、無惡化存活期、整體存活期及生活品質,都勝於傳統的口服標靶藥Sorafenib一大截!
迄今,還有成千上百的癌症免疫療法試驗如火如荼地進行中,醫療人員該持續更新相關知識,以便在適當時機給予癌症患者最先進的醫療;患者或病家若有相關需求或疑問,應主動諮詢專科醫師,把握治療良機,試著根治過往認為的「不治之症」!
參考資料:
Chen & Mellman. Immunity 2013;39:1-10
================================================
魯維丞醫師
- 現職
-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腫瘤醫學部化學治療科主治醫師
- 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腫瘤醫學部化學治療科功能性主任
- 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腫瘤醫學中心副主任
-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
- 經歷
- 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實習醫師
- 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內科部住院醫師
- 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腫瘤醫學部總醫師
- 專長
- 頭頸癌(口腔、口咽、下咽、喉)、鼻咽癌、食道癌、肺癌、胃腸道癌症、前列腺癌、一般內科腫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