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精準醫學中心主任 陳崇裕醫務特別助理
根據衛生福利部111年的報告顯示,癌症在台灣依然是十大死因中的頭號元凶,而其中以肺癌最為嚴峻。在111年度,肺癌的死亡人數首度突破1萬人,達到10,053人,這樣的數字實在令人深感震撼。更令人驚訝的是,肺癌的發生率在110年度首次超越乳癌與大腸癌,罹患肺癌的人數達到16,880人,發生率為每十萬人口39.7人。這使得肺癌成為所有癌症中發生率最高的一種癌症。因此,我們不禁要正視這個警訊,意識到「肺癌」已然成為台灣社會的新型公共健康問題。
肺癌治療進入精準時代
台灣肺癌的總體5年存活率在不分期別的情況下,展現了顯著的進步,其中最大的貢獻,來自於可開刀根治的初期肺癌案例數大幅增加。這主要歸因於台灣積極推行低劑量胸腔斷層檢查,以及外科胸腔鏡手術的先進和便捷。對於第四期,即一開始就有轉移的肺癌,台灣在過去10年的5年存活率也經歷了翻倍的改善。這顯著的進步主要歸功於精準醫療的迅速發展。即使病人在最初診斷時已經有轉移且難以根治,透過基因的分析比對,讓醫療團隊能夠提供最適切的治療方案,包括標靶藥物和免疫治療等,為肺癌患者提供更為精準且有效的治療選擇。
化療作為肺癌的輔助治療,長期以來一直存在,然而效果有限,患者通常需要忍受嚴重的副作用。即便完成了標準療程,仍然存在惡化和復發的風險。近年來隨著科技進步,特別是針對基因突變的深入研究,使得標靶藥物治療成為肺腺癌患者一種新的治療選擇,尤其是對於EGFR基因突變的患者而言。研究顯示,對於EGFR基因突變的患者,如果能夠接受標靶治療,不僅能夠增加對癌症治療的反應率,還能夠顯著提高肺腺癌患者的疾病控制率和整體生存率。標靶治療的精準度,開啟了能夠針對腫瘤的特定基因異常進行有特定性的治療,避免了傳統化療帶來的非特異性影響,除了改善肺癌患者的生活品質,更為患者提供了具個人化和有效的治療選擇。
基因檢測幫助病人找到更多治療的可能性
因此對於肺癌患者,強烈建議應進行基因檢測,以確定是否存在有重要基因的突變。目前基因檢測技術已經進步到能夠同時檢測出多種突變基因。EGFR基因突變在台灣人肺癌中佔有重要地位,約佔肺腺癌患者的51%到55%。此外,還有其他基因如ALK、ROS-1、MET等,也有多種標靶藥物可供選擇。對於第四期的非鱗狀細胞肺癌患者,建議進行包括EGFR、ALK、ROS-1、BRAF、NTRK1/2/3、MET exon 14 skipping、RET、ERBB2(HER2)等9大類驅動基因的檢測。這是因為這些基因已經通過大型臨床試驗,確認相應的標靶藥物是有效的,並且獲得了美國藥物食品管理局的核准使用。
「NGS 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查的引入,在多種基因的檢測方面帶來了重大的突破。相較於傳統基因檢測方法,「NGS 次世代基因定序」具有以下優勢:首先,它可以同時檢測多個基因,這不僅節省時間,而且相對於單獨檢測多個基因,檢測成本更經濟且檢體需求較少;其次,「NGS」能夠更全面地檢測基因突變,找出許多傳統基因檢測難以檢測到的突變位點。
本院的胸腔醫學中心與精準醫學中心透過「NGS 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查,為肺癌患者提供更精確的治療藥物選擇。除了能夠使用已上市的治療藥物外,本院的肺癌團隊還積極參與各種國際臨床試驗,為患者提供接受最新肺癌治療的機會。
因此標靶藥物的發展為肺癌治療帶來新的希望,並隨著治療的進步,精準治療的不斷演進,已經延長了患者的無疾病存活期,同時提高了達到肺癌治癒的可能性。透過「NGS 次世代基因定序」檢查,為患者提供更加個體化和有效的治療選擇,不斷推動肺癌治療的進步。
================================================
陳崇裕醫務特別助理
- 現職
- 臺灣大學醫學院內科臨床副教授
-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胸腔內科主治醫師
-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醫務特別助理
-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企劃管理室主任
-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胸腔醫學中心主任
-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人體生物資料庫主任
-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精準醫學中心主任
-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臨床試驗中心主任
- 學歷
-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畢業
- 臺灣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研究所碩士畢業
- 臺灣大學醫學院病理學科暨研究所博士畢業
- 經歷
-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內科部副主任
- 臺大醫院胸腔內科總醫師
- 臺大醫院內科住院醫師
- 專長
- 氣喘、慢性阻塞性肺病、肺部感染、肺結核、肺腫瘤、各種肺部疾病、呼吸治療、內視鏡檢查及手術、一般內科及重症加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