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院訊
  • 總編輯的話
  • 院長的話
  • 醫保廣場
  • 照護專欄
    • 藥師專欄
    • 護理專欄
    • 營養師專欄
  • 發現雲林
  • 雲醫快訊

認識身體的免疫篩檢站:脾臟

by EIC 20 9 月, 2022

「中正紀念堂車來速5/17 啟動,日驗1,200 人」
「初步規劃行人、機車各1 個車道、汽車2 個車道;汽車入口為大孝門、機車則從中山南路進入。」

這是2022 年5 月17 日的臺北市新聞。
在疫情於全球蔓延的兩年後,中正紀念堂從一個指標性的旅遊景點,破天荒搖身一變成為大型篩檢站,提供行人、機車、汽車用路人篩檢新冠病毒。在新冠確診者日益增加的臺灣,分布於臺灣各地的篩檢站是提供疫情資訊的前哨站。在這些地方,有許多醫護人員駐守,對民眾進行篩檢,有助政府找出潛伏於社區中的感染者,並指引後續防疫政策的制定。

人體內的淋巴組織,就是類似篩檢站的地方,負責檢查體內是否有外來的病原體、並導引免疫系統來進行清除。其中,最大的一個,就是「脾臟」。脾臟是一個位於左上腹的器官,藏身於第9 到第11 根肋骨之下。大小約為7 至12公分,重約150 ~ 200 克,和一顆土芒果的大小類似。在胎兒時期,脾臟負責造血,但當嬰兒5 個月大以後,免疫監測則成為了脾臟的主要作用,別小看這樣一個不起眼的器官,對人體免疫力的影響可大著呢。

現在,想像你是顆剛從心臟出來的血球細胞,正快速地穿過主動脈弓,向下來到腹主動脈、進入腹腔。接著在肝臟這個位置附近,你進入了一個叫做脾動脈的分支,在脈搏的推動下進入了脾臟。隨著穿過的動脈管徑越來越小,你這趟往脾臟的旅程也越來越深入。在絕大多數的組織,小動脈之後會接著微血管,紅血球攜帶的氧氣會透過薄薄的微血管壁送至組織使用,白血球也可以在此移動到組織間去執行免疫工作,微血管之後會接著小靜脈及大靜脈,血球們便藉此回到肺臟及心臟。然而在脾臟,血球流動的的路線並不是這樣。血球走到最小的小動脈後,會進入一個叫做「紅髓」的特殊結構,這是一個類似海綿的構造,血液的流動速度在這裡會大幅地下降,血液中的各種成分在此與駐守於脾臟的免疫細胞浸泡在一起。
緩慢流動的環境,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機

會讓這些免疫細胞好好地篩檢:血中是否有外來的病原體。並提供一個有利的環境讓吞噬球清除外來物、或是老舊的細胞。過了紅髓之後,血液會通過小靜脈再引流回下腔靜脈、回到心臟。

脾臟約有75% 的結構為紅髓,剩下的25% 是被稱作「白髓」的結構,為各種白血球(主要是淋巴球)的教育營,駐紮著大量的
B 細胞及T 細胞。免疫細胞殺死的外來物(或稱作抗原),會被用來訓練白髓裡的B 細胞及T 細胞,進而誘發更專一的免疫反應、產生抗體,讓人體能更有效率地清除入侵過的病原體、並預防未來的感染。對於人類來說,脾臟就像是一個大型的免疫篩檢站,紅髓裡大量的吞噬球會揪出並清除血中的病原體,這些病原體的碎片接著被用來教育「白髓」裡的淋巴球,以誘發後續的免疫反應。

有些人因為意外受傷、或是生病需要移除脾臟。少了這樣一個大型免疫篩檢站,這些沒有脾臟的人們會有較差的免疫力。在眾
多病原體中,他們尤其容易感染那些有莢膜、較難清除的病原體,如肺炎鏈球菌、腦膜炎雙球菌、流感嗜血桿菌等。也是因此,美國疾病管制署及臺灣衛福部均鼓勵沒有脾臟的病人接種疫苗,尤其是上述3 種病原體。

2022 年5 月,地方政府因應新冠疫情的嚴峻,設立了大型的疫病篩檢站,用以找出受感染的人群,守護市民的健康。在人類腹部的左上角,也有一個芒果大小的疫病篩檢站,用來找出體內是否有外來的病原體,守護你我的健康。雖然不起眼,但它卻肩負重要的免疫功能,它的名字是—「脾臟」。

尤達權醫師

簡介

現 職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內科部主治醫師
學 歷
‧國立成功大學醫學系
經 歷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仁愛院區內科部住院醫師
‧臺大醫院內科部住院醫師
‧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
‧臺大醫院血液科總醫師
專 長
一般血液疾患(貧血、血小板、凝血功能問題)、血液惡性疾病(血癌、淋巴瘤、多發性骨髓瘤等)、一般內科。

脾臟

You may also like

癌症的系統性治療...

肝臟移植簡介:手...

精準切片診斷,完...

頭頸癌治療全方位...

整合預防、認定補...

農業環境與職業健...

勞工健康臨場健康...

職能復健助力職災...

氣候變遷如何透過...

當心「老人殺手」...

擁有健康知識,豐富彩色人生

雲林分院院訊於94年 2月創刊,希望藉由此刊物傳達民眾正確的保健知識、介紹精緻的醫療品質、專業的醫療團隊。

歡迎收看!島嶼的邊緣 世界的中心

發布日期

  • 2025 年 3 月
  • 2025 年 2 月
  • 2024 年 10 月
  • 2024 年 6 月
  • 2024 年 3 月
  • 2024 年 1 月
  • 2023 年 11 月
  • 2023 年 9 月
  • 2023 年 7 月
  • 2023 年 5 月
  • 2023 年 3 月
  • 2023 年 1 月
  • 2022 年 11 月
  • 2022 年 9 月

標籤

COVID-19 乳癌 傳染病 免疫療法 呼吸困難 基因檢測 壺腹癌 失智症 婦產科 復健 心導管 心臟衰竭 心血管 急救 旅遊醫學 更年期 標靶藥物 氣喘 癌症治療 癌症炙料 癌症照護 癌症篩檢 癌症飲食 白血病 糖尿病 老年醫學 職業傷害 肝癌 肝臟 肢體創傷 肺炎 肺病 肺癌 肺纖維化 肺阻塞 脾臟 腦傷 腦損傷 腫瘤 膽囊 農民照顧 遠距醫療 頭頸癌 骨折 骨質疏鬆

最新文章

  • 雲醫21守護四季

    8 3 月, 2025
  • 雲林您可以帶走的盛宴

    8 3 月, 2025
  • 癌症的系統性治療:化學、標靶與免疫療法的綜合應用

    8 3 月, 2025
  • 肝臟移植簡介:手術規範、適應症與長期照護

    8 3 月, 2025
  • 精準切片診斷,完美移除乳房腫瘤乳房真空輔助微創手術

    8 3 月, 2025

單元分類

  • Uncategorized (1)
  • 照護專欄 (26)
  • 營養師專欄 (14)
  • 發現雲林 (52)
  • 總編輯的話 (14)
  • 藥師專欄 (14)
  • 護理專欄 (17)
  • 醫保廣場 (58)
  • 院長的話 (14)
  • 雲醫快訊 (67)

@本網站內容所有權歸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所有,禁止任意轉載、複製或做商業用途。 LOGO使用字形來自數位發展部,CNS11643中文標準交換碼全字庫網站,https://www.cns11643.gov.tw


Back To Top
  • 總編輯的話
  • 院長的話
  • 醫保廣場
  • 照護專欄
    • 藥師專欄
    • 護理專欄
    • 營養師專欄
  • 發現雲林
  • 雲醫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