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現代人常因為各種不同的原因發現有膽結石(gallstone);有些人是發生症狀後發現有膽結石,例如:腹痛、發燒、甚至膽囊炎、胰臟炎等等,也有許多人是在健康檢查這種毫無不適的情境下被告知有膽結石。到底何時需要處理它們?又或者與它們和平共存即可?希望在這篇簡短的介紹中能讓讀者有一些了解。
分類及成因
肝臟會分泌消化酵素,這些消化酵素被稱作膽汁(bile);平時膽汁會被儲藏於膽囊(gallbladder)之中,當我們進食的時候就
會分泌到腸道中幫助食物的消化。而膽囊中的膽汁可能因種種因素而凝結成固體物質,進而堆積在膽囊中,形成所謂的膽結。
膽結石主要可依據其化學成分被區分為三種類型:
- 膽固醇結石(cholesterol gallstone):
為最常見的膽結石。一般呈黃色,主要由未消化的膽固醇所集結而成。在西方國家有75% 的膽結石即為此類型;造成此種膽結石的風險因子包括:女性、年齡(增加機率與年紀呈線性比例增加)、懷孕、多次懷孕生產的女性、西方高熱量高脂肪的飲食習慣、過於快速的體重減輕、使用全靜脈營養、使用一些特殊藥物(如:雌激素等等)、具有一些系統性疾病(如:肥胖、糖尿病、迴腸疾病、脊髓損傷等等)。 - 色素結石(pigment gallstone):目前此類結石形成機轉主要認為是膽紅素(bilirubin)的代謝異常所致,可依其顏色為黑色或棕色區分為black stone 及brown stone。
- (1)Black stones:在沒有感染的膽囊中可見此類結石;而這類的病人通常合併有慢性溶血性貧血(如:地中海型貧血等等)、維生素B12 缺乏貧血(又稱惡性貧血pernicious anemia)、迴腸疾病、大範圍切除迴腸、肝硬化等等,這些原有的慢性疾病會造成過多的膽紅素,進而產生膽結石。
- (2)Brown stones:需有因為結構變化或功能上的問題造成膽汁淤積,並發生膽道感染/ 發炎後產生的膽結石。
- 其他罕見類型結石(rare gallstone)
常見症狀及併發症
其實多數的膽結石是無症狀的;其他可能會出現的症狀包括:右上腹疼痛、可能會合併轉移至背部之疼痛、噁心、嘔吐、發燒、黃疸(皮膚或眼白變黃)、灰白色糞便等等。膽結石除了疼痛之外,也可能造成急性膽囊炎、膽管內結石、膽管炎、Mirizzi’s syndrome、急性胰臟炎等併發症,甚至也有極少數病人會因此增加發生膽囊癌的機率。
診斷
膽結石的診斷最主要需要藉由影像檢查的幫助;而影像檢查的方法有許多種,各有其優缺點及不同的使用狀況,主要常見的檢查工具有下列幾種:
- 腹部超音波(abdominal ultrasound):可用來評估是否有膽結石及膽管結石;另可協助診斷急性膽囊炎。
- 內視鏡超音波(endoscopic ultrasound sonography, EUS):對評估膽管內結石有很高的準確度。
- 逆行性膽胰管攝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ERCP):主要可用來評估膽管內結石,並對膽
管內結石進行移除,達到治療之效果。 - 核磁共振膽胰道攝影術(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 MRCP):可用以評估膽管內結石;為快速、且非侵入性之檢查工具,而其提供的詳細度可與逆行性膽胰管攝影相同。
- 電腦斷層(CT):可用以評估是否有發生膽結石造成之相關併發症,例如:膽囊膿瘍、膽囊破裂、膽道破裂、胰臟炎等等。
治療
無症狀的膽結石是不需要治療的,只需要定期追蹤即可;如果膽結石出現症狀,則治療方式有:
- 保守性治療:
主要有使用藥物溶解膽固醇結石或使用體外震波碎石兩種;然而經過許多研究及觀察,使用這兩種治療方式的病人,只
有極少數的特定族群能因此成功治療膽結石,許多病人在石頭消失前就又再次發生膽結石相關之併發症;因此,在目前手術技術的進步及其成功率的比較下,一般建議為接受腹腔鏡手術治療為佳。 - 手術治療:
又可以分為傳統的開腹手術及腹腔鏡手術兩種;手術是將膽囊拿掉,讓膽汁直接由肝臟流到小腸。兩種手術方法有其不
同之適應症及風險,須由外科醫師進行專業評估,目前現行之手術方式以腹腔鏡手術為主。
現 職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胃腸肝膽科主治醫師
學 歷
‧國立臺灣大學醫學系
經 歷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內科部住院醫師
‧臺大醫院內科部總醫師
‧臺大醫院內科部胃腸肝膽科專科訓練
‧中華民國內科專科醫師
專 長
消化道疾病診斷與治療、肝炎追蹤與治療、上下
消化道內視鏡檢查與治療、超音波檢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