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張有邑藥師
美國胸腔學會(American Thoracic Society, ATS)定義呼吸困難是一種「病人自己容易覺察,包含呼吸頻率和深淺度出現不相同程度的改變,及呼吸不適症狀」,以客觀的角度來看,若發現病人呼吸較費力、呼吸頻率異常也可判斷為呼吸困難。
為什麼會呼吸困難?
負責呼吸系統的器官包括腦部、肺部、呼吸道和心臟等,所以呼吸困難大多與這些器官的疾病相關。呼吸系統方面疾病包括感冒、急性鼻竇炎、氣喘、慢性肺阻塞、肺癌、胸膜炎、肺水腫、肺纖維化、肺動脈高壓、肺結核等;心臟方面疾病包括心肌病變、心律不整、心臟衰竭、心包炎等;其他問題則包括貧血、窒息、吸入異物、焦慮症、重症肌無力、藥物過敏、一氧化碳中毒和藥物成癮戒斷症狀等,都可能引起呼吸困難。除了生理上的疾病外,心理的問題也可能引起呼吸困難。
氣喘是常見的呼吸困難病因
因呼吸系統病變造成的呼吸困難,常見有氣喘、慢性肺阻塞性及氣胸等,而氣喘更是國人好發的呼吸道疾病之一,不容輕忽。
氣喘就是一般俗稱的「蝦龜」,是呼吸道系統常見的疾病之一,近年發生率逐漸上升,依據2015年一份分析2000-2011年健保資料庫的報告顯示,臺灣成年人氣喘盛行率約為10.57 %。病人常因反覆發作而痛苦不安,尤其是半夜時,氣喘突然發作需緊急就醫。若是發現感冒很久都沒有好,夜間咳嗽劇烈、胸口悶、呼吸不順,或是聽到呼吸時有咻咻的喘鳴(wheeze)聲,就要懷疑可能罹患了氣喘,應尋找胸腔科醫師作詳細檢查、診斷及治療。
氣喘可以透過藥物治療
氣喘是一種反覆發作的氣流阻滯,是由外在或內在的刺激因素,如過敏原、病毒感染或吸菸等刺激呼吸道產生慢性氣道發炎,急性發作時可能導致嚴重呼吸困難,呼吸衰竭,甚至死亡。治療氣喘的藥物分為控制型及緩解型,主要分為3類:
1.控制型藥物(治本):此類藥物可治療呼吸道發炎、控制症狀, 並降低未來發生急性惡化風險,規律的使用此類藥物才能達到良好控制。以吸入型類固醇為基礎的藥物都是控制型藥物,常用的有Relvar、Seretide、Symbicort Rapihaler、Symbicort Turbuhaler等。
2.緩解型藥物(急救治標):此類藥物可立即達到支氣管擴張效果,多用於氣喘急性惡化時,也可以用於運動前預防運動誘發性支氣管收縮,此類藥物皆為短效吸入型支氣管擴張劑。
3.急性嚴重氣喘的附加治療:當病人已規律使用多種控制型藥物,氣喘仍然控制不佳或經常出現急性惡化,應考慮使用此類藥物治療,包括口服類固醇、抗免疫球蛋白E藥物及抗乙醯膽鹼藥物。
氣喘病人要注意哪些事?
氣喘病患應注重均衡飲食,避免食用冰冷及刺激性的食物,例如:酒、咖啡、辣椒等。平日除了要保持心情平穩,避免大哭或大笑,造成情緒的強烈起伏外,也應養成適度規律的運動習慣,如慢跑、散步、游泳等,透過緩慢而有節律的運動,來鍛鍊增加肺功能;同時注意遠離動物毛髮、灰塵、花粉等過敏原。
氣喘發作時應採坐姿或半坐臥姿,減輕呼吸困難,避免處在潮濕寒冷或空氣污染的環境內,以減少溫差劇變而導致發作。最重要的是,一定要規則服藥且正確使用吸入劑,勿擅自停藥。
氣喘治療策略
- 根據全球氣喘創議組織(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GINA)及2020台灣成人氣喘照護指引建議,主要分成五階:
- 第1階:不須控制型藥物,視需要使用緩解型藥物。
- 第2階:低劑量控制型藥物加上視需要使用的緩解型藥物。
- 第3階:一或兩種控制型藥物加上視需要使用的緩解型藥物。
- 第4階:兩種以上控制型藥物加上視需要使用的緩解型藥物。
- 第5階:第4階藥物加上附加治療。第4階治療下症狀仍然持續或發生急性惡化時,可考慮加上抗免疫球蛋白E治療、痰液引導式治療、支氣管熱整型術(bronchial thermoplasty)、抗乙醯膽鹼藥物或合併低劑量口服型類固醇等方式治療。
呼吸困難應該看哪一科醫師呢?
如有急性呼吸困難症狀,建議至急診就醫,以免耽誤治療時機,若是一般情況建議可至胸腔內科就診,醫師診視後根據病人的疾病類型,給予專業的治療或轉診至其他相關的專門科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