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院訊
  • 總編輯的話
  • 院長的話
  • 醫保廣場
  • 照護專欄
    • 藥師專欄
    • 護理專欄
    • 營養師專欄
  • 發現雲林
  • 雲醫快訊

專訪江文莒副院長 羅致專業人才 緩解急診壅塞 強化急重症服務

by EIC 19 1 月, 2023

江文莒副院長為我國知名急重症專家,擔任臺大雲林分院急診醫學部主任多年,2022年8月升任為副院長,期許羅致更多專業人才、解決急診壅塞,強化連續性的急重症服務,以達到全面完善地照護急重症病人。

過往雲林地區的病人若是發生急症或重傷,必須往北送至彰化基督教醫院,或轉往南邊嘉義市區才有適合的醫院能夠妥善醫治。基於照顧雲林鄉親的理念,在「急重症零轉出」的概念下,6年前臺大雲林分院前院長黃瑞仁催生打造急重症醫學中心。江文莒副院長在之前5年擔任急診醫學部主任,持續招募急診專科醫師、協調病床,將雲林病人留在在地照護、爭取處理急重症的黃金時間。

聚焦三大重點 優化急重症醫療 

展望未來的急重症中心的醫療願景,江文莒副院長分享3大重點,分別是:羅致急重症人才、緩解急診壅塞痛點、強化連續性的急重症服務。

雖然目前臺大雲林分院已達成重大外傷零轉出的目標,但是對於某些時間急症仍有專業人才不足的情形。例如以外科醫師而言,在精進開刀技術的同時,還必須在手術之間反覆往返於加護病房照顧重症的病人。由於臺大雲林分院尚未設置重症醫學部,加護病房病人目前是由多科醫師一起照顧。近年來重症醫學已經成為專門科學,範圍含括橫向的民眾溝通與團隊營造,以及垂直的跨領域照護與重症研究等專業。江文莒副院長期許未來能走向「重症專責化」,藉由成立重症醫學部,專科專責提升重症病人的照顧品質、驅動新知研發。「但是,」他強調:「醫院必須提供合理的待遇與良好的工作環境來網羅急重症人才,而非強硬轉型。」因為唯有讓同仁感受到幸福職場,才能進一步優化對病人的服務品質。

熱心民眾、斗六六合消防隊、急診同仁合作串起命之鏈,拯救心跳停止超過1小時之年邁長者。

臺大雲林分院身為雲林縣唯一重度級急救責任醫院,縣內所有醫院無法處理的急重症病人都會送來,也因此急診一周平均有3到4天都是病人滿載狀態,內科系病房的佔床率更是高達9成。對於雲林鄉親來說,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急診壅塞、等不到床位,是一大痛點。江文莒副院長期許,未來要透過建置控床系統、加強跨科聯繫、整合照護單位、提供多元訓練等多管齊下,善用數據統計與即時調控,使醫院床位得到最有效率的運用,讓急診病人能及時住院、解決急診壅塞。

此外,強化連續性的急重症服務也是本院未來急重症醫療的重點。目前醫界強調的急重症評鑑大部分是指在急診、手術房與加護病房,但是完整的急重症照護應對病人提供更具連續性的服務:應該從急診向前延伸到急病或意外發生的現場、從加護病房向後延伸至身心復健回復社區生活。江文莒副院長進一步說明,急重症服務往前延伸到119現場處置能力的提昇,並且納入環境及職業醫學部,超前部署職業現場安全維護、預防工安意外與職災發生。當傷病者經過119救護、救護車送至急診、住進加護病房、轉入一般病房,在準備返家的前後,應該加入復健醫學與精神醫學的專業照顧,透過職能治療與心理衛生的重建,讓傷病的人能回復身心健康狀態。最好能有機會重返工作與獲得有品質的生活,或至少減輕病人身體的痛楚以及對藥物的依賴。

導入遠距醫療 提升急診品質

院長室長官歡迎新進主治醫師加入雲林分院團隊。

為了提升雲林地區的急診醫療品質,馬惠明院長之前陸續在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積極推動遠距急診室、雲端生命監測等創新計畫。江文莒副院長說明,這些計畫的起點,源自於馬院長擔任副院長時的發想:經由導入遠距醫療與智慧醫療,解決有特殊需求的病人在急診時的痛點。例如臺大雲林分院當時因為只有3名眼科主治醫師負責日間門診、手術等,已難再負荷夜間診療,所以病人夜間發生眼科急症只能遠赴外縣市求診。馬惠明院長便想到善用遠距器材,由值班醫護人員操作儀器,記錄患者眼部外觀、測量視力與眼壓、拍攝眼底照片等,再將資訊上傳至病歷系統,會診遠端值班眼科醫師透過視訊了解病情,做出診斷與治療建議。2021年起臺大雲林分院連結基層與彰化基督教醫院專科醫師,共同照護雲林地區的眼科患者。白天由臺大雲林分院門診服務,之後由診所接棒到晚間九點,再由彰基跨夜服務,完整串聯24小時不中斷的眼科服務,也成為國內首創。

面對衝突如何突破困境

在推動各項創新計畫的過程中,除了必須克服機器操作、跨院所電子作業等硬體限制,與醫療法相關行政法規外,最重要的是必須跨院、跨部室溝通協調。江文莒副院長總是講理溝通讓事情能圓滿完成。然而,他不諱言新的作法難免有時會有來自各方的反彈,也曾經遭遇同儕強烈的負面情緒與粗口批評。但他以美國前總統歐巴馬回憶錄《A Promised Land,應許之地》的內容來勉勵自我,「…即使貴為美國總統,歐巴馬在推行健保法案 (Obama Care) 時仍遭受強大反擊與惡言相向,但他為了達成目標仍是放低身段溝通再溝通……。我們只是醫院的主管,面對衝突是很正常的事情,更沒有過不去的道理。」他進一步期許,當團隊意見不合時,大家在當下都能冷靜6秒鐘,不要讓大腦額葉的理智被杏仁核的憤怒綁架,深呼吸口氣,讓自己回歸專業講理,就有機會突破困境與挑戰!

江文莒副院長

  • 現職
    •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副院長
  • 學歷
    • 臺灣大學流行病學暨預防醫學研究所博士
    • 臺灣大學預防醫學研究所碩士
    • 中山醫學院醫學系
  • 經歷
    • 臺大醫學院急診醫學科臨床教授
    •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急診醫學部主任
    • 臺大醫院急診醫學部主治醫師
    • 臺北市消防局醫療顧問委員暨醫療指導醫師
    • 雲林縣消防局醫療顧問委員暨醫療指導醫師
    • 新北市消防局醫療指導醫師
    • 臺中市消防局醫療指導醫師
  • 專長
    • 急診醫學、重症醫學、緊急醫療救護系統、外傷體系、外傷登錄、 隨機對照臨床試驗

You may also like

專訪老年醫學部主...

專訪營養室主任陳...

紅橋結合古色古香...

專訪秘書室主任廖...

專訪醫務特別助理...

專訪腫瘤醫學部陳...

專訪胸腔內科蘇冠...

歷史城區新風貌斗...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

數位化血品調度平...

擁有健康知識,豐富彩色人生

雲林分院院訊於94年 2月創刊,希望藉由此刊物傳達民眾正確的保健知識、介紹精緻的醫療品質、專業的醫療團隊。

歡迎收看!島嶼的邊緣 世界的中心

發布日期

  • 2025 年 3 月
  • 2025 年 2 月
  • 2024 年 10 月
  • 2024 年 6 月
  • 2024 年 3 月
  • 2024 年 1 月
  • 2023 年 11 月
  • 2023 年 9 月
  • 2023 年 7 月
  • 2023 年 5 月
  • 2023 年 3 月
  • 2023 年 1 月
  • 2022 年 11 月
  • 2022 年 9 月

標籤

COVID-19 乳癌 傳染病 免疫療法 呼吸困難 基因檢測 壺腹癌 失智症 婦產科 復健 心導管 心臟衰竭 心血管 急救 旅遊醫學 更年期 標靶藥物 氣喘 癌症治療 癌症炙料 癌症照護 癌症篩檢 癌症飲食 白血病 糖尿病 老年醫學 職業傷害 肝癌 肝臟 肢體創傷 肺炎 肺病 肺癌 肺纖維化 肺阻塞 脾臟 腦傷 腦損傷 腫瘤 膽囊 農民照顧 遠距醫療 頭頸癌 骨折 骨質疏鬆

最新文章

  • 雲醫21守護四季

    8 3 月, 2025
  • 雲林您可以帶走的盛宴

    8 3 月, 2025
  • 癌症的系統性治療:化學、標靶與免疫療法的綜合應用

    8 3 月, 2025
  • 肝臟移植簡介:手術規範、適應症與長期照護

    8 3 月, 2025
  • 精準切片診斷,完美移除乳房腫瘤乳房真空輔助微創手術

    8 3 月, 2025

單元分類

  • Uncategorized (1)
  • 照護專欄 (26)
  • 營養師專欄 (14)
  • 發現雲林 (52)
  • 總編輯的話 (14)
  • 藥師專欄 (14)
  • 護理專欄 (17)
  • 醫保廣場 (58)
  • 院長的話 (14)
  • 雲醫快訊 (67)

@本網站內容所有權歸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所有,禁止任意轉載、複製或做商業用途。 LOGO使用字形來自數位發展部,CNS11643中文標準交換碼全字庫網站,https://www.cns11643.gov.tw


Back To Top
  • 總編輯的話
  • 院長的話
  • 醫保廣場
  • 照護專欄
    • 藥師專欄
    • 護理專欄
    • 營養師專欄
  • 發現雲林
  • 雲醫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