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院訊
  • 總編輯的話
  • 院長的話
  • 醫保廣場
  • 照護專欄
    • 藥師專欄
    • 護理專欄
    • 營養師專欄
  • 發現雲林
  • 雲醫快訊

登革熱正在流行怎麼辦?解析登革熱症狀、防治與照護法

by EIC 31 10 月, 2024

撰文/護理部 吳素幸護理長

登革熱(Dengue Fever),在台灣早期又名斷骨熱或天狗熱,以台灣天氣來說,登革熱高峰期為10~11月,常常爆發大規模登革熱疫情,主要透過蚊子傳播給人類,特別是埃及斑蚊和白線斑蚊,這兩種蚊子的特徵是體色為黑色,腿部有白色斑紋。

close up photo of a sick man covering his mouth
Photo by Towfiqu barbhuiya on Pexels.com

登革熱防治方法

在台灣目前尚未有安全、有效的登革熱疫苗被核准,建議民眾加強自身的防蚊措施,並積極清除積水容器,杜絕病媒蚊孳生是防治登革熱的根本之道。而實驗室檢查對於確診登革熱至關重要,通常包括以下幾種方法:
血液學檢查:
• 血小板計數:登革熱患者通常會出現血小板減少的狀況。
• 血紅素和血細胞比容(Hematocrit):可能出現上升,提示血漿滲漏。
• 白細胞計數:白細胞計數下降也可能出現在登革熱患者中。
病毒檢測:
• NS1抗原檢測:登革熱非結構蛋白1(NS1)抗原檢測是一種早期診斷方法,通常在感染後的前5天內可檢出NS1抗原。
• RT-PCR檢測:逆轉錄聚合酶鏈反應(RT-PCR)可直接檢測登革病毒的RNA,是確診登革熱的金標準,特別是在發病的急性期。
血清學檢查:
• IgM抗體檢測:在感染後的第4至5天左右,患者血液中開始出現登革熱IgM抗體,可用來診斷最近的登革熱感染。
• IgG抗體檢測:IgG抗體通常在感染後的第14天左右出現,可提示既往感染,但單次IgG檢測無法區分近期與過去感染。

登革熱的典型臨床症狀

發燒

登革熱的首發症狀通常是突發性的高燒,體溫可達到攝氏40度或以上。這種高燒可能持續2至7天,並伴隨著寒顫和極度的不適感。

頭痛與眼窩痛

• 劇烈頭痛:患者常感覺頭部劇烈疼痛,尤其集中在前額部位。
• 眼窩後疼痛:眼球後方的深部疼痛是登革熱的特徵性症狀之一,特別是在眼球運動時疼痛加劇。

肌肉和關節疼痛

登革熱又被稱為「斷骨熱」,因為感染者會出現劇烈的肌肉和關節疼痛,有時疼痛程度極為嚴重,使患者感到像骨頭要斷裂一樣。

皮疹

許多患者會在發燒後的3至5天出現皮疹,通常表現為斑丘疹,主要出現在面部、軀幹和四肢,有時伴隨癢感。

噁心與嘔吐

在登革熱中也相當常見噁心與嘔吐,部分患者還可能出現食欲減退或胃腸不適。

疲倦與虛弱

• 極度疲倦:患者通常感到極度疲憊,無法進行正常活動,這種疲勞感可能在急性症狀消退後仍持續數周。

出血傾向(在嚴重登革熱中)

• 出血症狀:在少數情況下,患者可能會發展為嚴重登革熱,這包括登革出血熱,表現為牙齦出血、鼻出血、皮下出血(如瘀斑)和腸胃道出血等症狀。
• 血小板減少:登革熱患者通常會出現血小板減少,這使得患者更易出現出血症狀。

登革熱護理照護措施

登革熱護理照護措施主要集中在緩解症狀、預防併發症,以下是登革熱護理照護的主要措施:
生命徵象監測
• 密切監測:監測患者的體溫、脈搏、血壓、呼吸頻率等生命體徵,特別是有無出現持續高燒、低血壓、呼吸困難、意識模糊或出血等嚴重登革熱的跡象。
體溫及疼痛管理
• 退燒措施:使用溫水擦浴幫助患者降溫,避免使用冰冷的水或冰袋以防止引起寒顫。
• 退燒藥物:優先使用Acetaminophen或Paracetamol等藥物舒緩病人的疼痛與發燒;避免使用阿斯匹靈(Aspirin),以免引起腸胃道副作用和其他副作用如雷氏症候群(Reye’s Syndrome)
• 疼痛緩解:對於肌肉和關節疼痛,藥物或按摩或改變體位以減輕不適。
液體與營養補充
• 補充水分:登革熱患者容易脫水,應鼓勵患者多喝水,補充電解質以防止脫水。
• 靜脈輸液:如果患者嚴重脫水或無法口服液體,需考慮靜脈輸液以補充水分和電解質。
• 營養支持:提供易消化的清淡飲食,避免油膩或刺激性食物。保持患者營養攝入,幫助身體對抗病毒。
出血預防與監測
• 觀察出血:定期檢查患者有無出現皮膚瘀斑、牙齦出血或其他出血徵象,尤其是血小板計數低下的患者。
• 避免損傷:避免讓患者進行可能導致損傷或出血的活動,如刮鬍、劇烈運動等。
• 定期檢查:定期進行血液檢查,監測血小板計數和血液濃度,以防止出現血液滲漏或嚴重出血。
心理支持
• 心理疏導:由於登革熱的恢復期可能較長,患者可能感到焦慮、抑鬱或無助。護理人員應提供心理支持,安撫患者情緒,減少壓力。
• 家庭支持:鼓勵家屬陪伴患者,提供情感支持,幫助患者度過病程。
教育與宣導
• 健康教育:向患者及其家屬講解登革熱的症狀、病情變化的警示信號,以及必要時的就醫指南。
• 防蚊措施:指導患者和家屬如何預防蚊蟲叮咬,避免病情惡化或傳播給其他人,如使用蚊帳、蚊香及穿著長袖衣物等。

結論

防治登革熱的關鍵在於徹底清除病媒蚊的孳生源,透過「巡、倒、清、刷」四步驟,仔細巡檢並倒掉積水,清潔容器並刷除蚊卵,能有效防止蚊蟲滋生。除了環境治理,防疫還需依賴醫療體系的有效應對、疫苗的研發推進以及公共衛生教育和個人防護措施的落實。唯有政府、醫療機構與民眾共同努力,才能成功控制登革熱疫情,保護公眾健康。

You may also like

癌症病人接受心理...

從診斷、治療到緩...

乳癌術後關懷不間...

癌症術後營養照護...

不小心農藥中毒怎...

小心中暑危機!給...

職業病的後遺症肺...

颱風過後找上門 ...

感染性傳染疾病的...

照護模式革新遠距...

擁有健康知識,豐富彩色人生

雲林分院院訊於94年 2月創刊,希望藉由此刊物傳達民眾正確的保健知識、介紹精緻的醫療品質、專業的醫療團隊。

歡迎收看!島嶼的邊緣 世界的中心

發布日期

  • 2025 年 3 月
  • 2025 年 2 月
  • 2024 年 10 月
  • 2024 年 6 月
  • 2024 年 3 月
  • 2024 年 1 月
  • 2023 年 11 月
  • 2023 年 9 月
  • 2023 年 7 月
  • 2023 年 5 月
  • 2023 年 3 月
  • 2023 年 1 月
  • 2022 年 11 月
  • 2022 年 9 月

標籤

COVID-19 乳癌 傳染病 免疫療法 呼吸困難 基因檢測 壺腹癌 失智症 婦產科 復健 心導管 心臟衰竭 心血管 急救 旅遊醫學 更年期 標靶藥物 氣喘 癌症治療 癌症炙料 癌症照護 癌症篩檢 癌症飲食 白血病 糖尿病 老年醫學 職業傷害 肝癌 肝臟 肢體創傷 肺炎 肺病 肺癌 肺纖維化 肺阻塞 脾臟 腦傷 腦損傷 腫瘤 膽囊 農民照顧 遠距醫療 頭頸癌 骨折 骨質疏鬆

最新文章

  • 雲醫21守護四季

    8 3 月, 2025
  • 雲林您可以帶走的盛宴

    8 3 月, 2025
  • 癌症的系統性治療:化學、標靶與免疫療法的綜合應用

    8 3 月, 2025
  • 肝臟移植簡介:手術規範、適應症與長期照護

    8 3 月, 2025
  • 精準切片診斷,完美移除乳房腫瘤乳房真空輔助微創手術

    8 3 月, 2025

單元分類

  • Uncategorized (1)
  • 照護專欄 (26)
  • 營養師專欄 (14)
  • 發現雲林 (52)
  • 總編輯的話 (14)
  • 藥師專欄 (14)
  • 護理專欄 (17)
  • 醫保廣場 (58)
  • 院長的話 (14)
  • 雲醫快訊 (67)

@本網站內容所有權歸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所有,禁止任意轉載、複製或做商業用途。 LOGO使用字形來自數位發展部,CNS11643中文標準交換碼全字庫網站,https://www.cns11643.gov.tw


Back To Top
  • 總編輯的話
  • 院長的話
  • 醫保廣場
  • 照護專欄
    • 藥師專欄
    • 護理專欄
    • 營養師專欄
  • 發現雲林
  • 雲醫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