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醫療救護,是民眾遭遇緊急傷病的第一道守護,而把醫療延伸病人發病的位置,從到院前,就幫病人建構好一連串救治的醫療系統,將會大大提升病人疾病預後。這個救命的設計在雲林也可以實現。目前台灣有諸多縣市已開始進行到院前超音波掃描,而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與雲林縣消防局於2021年開始合作,執行「院前超音波檢查」。高級救護技術員結合科技輔助,體現遠距醫療應用,以手持超音波儀器快速辨識軀幹部內出血甚至臟器受創等問題,並結合到院前預立醫囑中給予抑制出血藥物,早期控制出血或決定病人之轉送醫院,以提升創傷存活率及預後。
江文莒副院長表示,在無線可攜式超音波引進救護車之前,在到院前緊急救護的範疇中,嚴重創傷的病人是非常難以急救的,除了明顯的外出血能夠進行辨識與處置外,內出血僅能從創傷的機轉推估,因此到院前緊急救護的處置就會有相當的侷限性。
馬惠明院長表示,急診醫學部在江文莒副院長、急診部鄭銘泰主任的帶領之下,與雲林縣消防局密切合作,除醫消聯防的醫消整合系統外及擴展5G-RESCUE無牆化的遠距醫療照護新模式—— 行動急診室,在人員訓練上更包括高級救護技術員(EMT-P)訓練課程和到院前創傷救命術(PHTLS)等,更於4月份雲嘉嘉首次辦理EMT-P的訓練。緊急醫療是連續的過程,到院前與院後連結起來才能提供完整的醫療,了解後線的處置與病程發展是高級救護技術員訓練養成必要的一環,課程除了模組訓練使其了解到院前常見嚴重疾病的生理病理機轉,更加入了醫院實習環節及結合超音波師資,進行學員之超音波訓練,以利學員於訓練完成後,能最大化的幫助到病人。
遠距醫療中心張善涵主任表示,5G-RESCUE無牆化的遠距醫療照護新模式——行動急診室,旨在藉由救護車與緊急救護員身上配置之生命徵象監測儀、手持式超音波、鏡架視攝影機、加密通訊平台(QOCAamb),病患之即時生命徵象、心電圖、腹腔臟器影像,以及肢體動作,可以立即上傳並藉由平台上之專科醫師立刻判讀,協助指導緊急救護院後送之醫院層級以及相關處置建議,並可提早通知院內相關團隊啟動,如心導管室、中風取栓團隊、檢驗科大量輸血備品等。經統計已可大幅減低不必要之轉送途徑、降低費用與二氧化碳排放量,並成功縮短病患後續就醫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