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環境及職業醫學部 謝秉儒醫師
氣候變遷是造成全球公共衛生挑戰的主要因素,其中一個關鍵是氣候對傳染病的影響。全球暖化、降雨模式的變化以及極端天氣事件出現頻率增加,創造有利於傳染病傳播和出現的條件。本文重點介紹近期研究的發現並討論對健康的影響。
蟲媒傳染病
蟲媒傳染病是對氣候變遷最敏感的疾病之一,蚊子、蜱蟲和跳蚤等傳播媒介在特定氣候條件下茁壯成長,溫度和濕度變動顯著改變它們的分布和生命週期。例如,溫度上升會使攜帶登革熱、屈公熱和茲卡病毒的蚊子棲息範圍擴大。在台灣,國家蚊媒傳染病防治研究中心研究調查與在全台監測病媒蚊,推估發現如果氣溫持續升高,登革熱病媒蚊分布地區恐往北擴大,埃及斑蚊可能跨越北回歸線「北漂」到台中、東部可能到花蓮等縣市。此外,歐洲許多地區發現由於氣候暖化,蜱蟲分布範圍也有所擴展。
水媒及食媒疾病
氣候變遷也影響水媒及食媒疾病,降雨頻率和強度增加可能導致洪水,進而導致水源受到病原體污染,造成霍亂和鉤端螺旋體病的爆發。過去研究發現聖嬰現象與霍亂弧菌感染有很大的關係,海面溫度升高和降雨改變可能會導致依賴地表水作為飲用水的地區霍亂病例增加,這些氣候條件有利於霍亂弧菌生存和繁殖,從而增加了爆發疾病的風險。泰國多次發現當地在洪水過後鉤端螺旋體感染人數大幅增加,台灣也曾在納莉風災後出現類似情形。此外,溫度升高可以促進食物病原體的生長和傳播,導致來自食物的沙門氏菌和大腸桿菌感染發病率增加。
呼吸系統感染
氣溫上升和空氣污染加劇影響呼吸系統感染,粒狀污染物可以作為病原體的載體,增加呼吸疾病的風險。例如,過去於越南的研究發現空氣污染物與兒童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率增加有相關性。此外,氣候變化引起的野火增加空氣污染、洪水過後帶來的黴菌增長進一步影響呼吸健康。
新興與再現傳染病
氣候變遷也助於傳染病的出現及再現。隨著生態系統的破壞,病原體及其宿主被迫適應新的環境,有時會導致疾病從動物轉移到人類的新興事件。例如,漢他病毒隨著齧齒類宿主傳播,氣溫暖化及都市化增加食物來源使齧齒類活動更加活躍,人群受到感染的機會也會增加。類似情形在熱帶氣候地區更是令人擔憂,由於森林砍伐和城市化,人類與野生動物的互動增加也增添未知傳染。例如,立百病毒曾在馬來西亞傳播造成急性腦炎,主因為養豬場擴張至蝙蝠棲息地進而使人群遭受感染。
結論
緩解氣候變遷對健康的影響,須從多方面投入,包括加強醫療系統、疾病監測和持續性的研究。隨著地球繼續暖化,傳染病爆發的頻率和嚴重性預計將會增加。結合對氣候變遷的了解與公共衛生倡議投入,對於保護我們免受氣候變遷相關之傳染病威脅至關重要。
參考資料:
1. Mora, C., McKenzie, T., Gaw, I. M., Dean, J. M., von Hammerstein, H., Knudson, T. A., … & Franklin, E. C. (2022). Over half of known human pathogenic diseases can be aggravated by climate change. Nature climate change, 12(9), 869-875.
2. Semenza, J. C., & Paz, S. (2021). Climate change and infectious disease in Europe: Impact, projection and adaptation. The Lancet Regional Health–Europe, 9.
3. Baker, R. E., Mahmud, A. S., Miller, I. F., Rajeev, M., Rasambainarivo, F., Rice, B. L., … & Metcalf, C. J. E. (2022). Infectious disease in an era of global change. 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 20(4), 193-205.
謝秉儒醫師
- 現職
-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治醫師
- 臺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主治醫師
- 學歷
- 國立臺灣大學環境與職業健康科學研究所碩士
- 天主教輔仁大學醫學系
- 經歷︱臺大醫院環境及職業醫學部住院醫師
- 專長︱職業傷病診治、適任評估、復配工評估、工作場所危害辨識與風險評估、臨場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