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營養室 黃素華主任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在全世界都是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極高的疾病,也是一個日益嚴重的醫療保健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高收入國家就有6500萬人患有中度至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更遑論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必定有極高的機率被漏診。臺灣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到來,慢性阻塞性肺病也愈來愈常見,在衛福部110年公佈的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下呼吸道位居第八名,年增死亡率為10.3%。
慢性阻塞性肺病隨著病程進展,氧氣無法進入肺臟,二氧化碳沒有辦法吐出來,因喘不過氣、咳嗽、痰黏液過度分泌等,造成身體熱量消耗增加,呼吸愈來愈費力,同時影響到飲食的攝取量。若長期營養攝取不足,加上呼吸肌肉無力、肌少症、免疫功能下降及系統性發炎等問題,容易出現嚴重的營養不良,演變成為高危險群。為了改善呼吸肌肉異化及提升免疫功能,滿足營養的攝取是非常重要的。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要怎麼吃才正確?
• 攝取足夠的熱量
對患者而言維持理想體重是很重要的,避免營養不足造成免疫力及呼吸肌肉強度的降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病雖處於半飢餓狀態下,其基礎代謝率卻是上升的,此現象與全身性的發炎反應有關,因此學者建議每公斤體重應至少補充30大卡的熱量來維持體重需求,舉例來說,體重50公斤的患者,每天應至少補充50X30=1500大卡的熱量。
• 適量的蛋白質
呼吸肌肉的功能,可經由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熱量、電解質及礦物質而獲得改善。豐富蛋白質的來源有乳品類、黃豆及其製品、魚、蛋、肉類等,建議每餐至少要攝取一掌心的份量,乳品類中可添加麥片、芝麻粉或堅果粉以增加熱量,學者建議每公斤體重應攝取1-1.5公克的蛋白質來滿足需求。
• 少量多餐
為避免餐後腹脹而導致呼吸困難,可將一天用餐的時間分成4-6個餐次,且細嚼慢嚥可以減少腹脹、呼吸急促及消化食物的負擔,改善呼吸。若進食中感到呼吸困難,應先休息片刻待呼吸平順後再繼續進食。
• 選擇軟質食
食材選擇質地軟質及較小的食物,易於咀嚼易以減少呼吸費力。
• 飲用足量的水分
應攝取足夠的水分,以避免呼吸道分泌液黏稠排痰困難及便祕,一般來說,每天建議飲用2-3公升的水分為宜,但若有水腫、心臟疾病或腹水的人,則須遵從醫師指示限水。
• 少吃甜食(碳水化合物)
學者研究發現減少醣類有助於減少二氧化碳的產生,改善呼吸換氣的能力,因此要避免攝取過多的糖,尤其當飲食中攝取過多的糖類,超過熱量需求而轉換成脂肪時,此時的二氧化碳會大大的增加。
• 適度攝取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
Omega-3脂肪酸是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學者認為Omega-3脂肪酸在調節細胞功能與免疫反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深海魚類中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EPA、DHA),建議每週最好攝取至少2次,每次約一巴掌大,例如鮭魚、秋刀魚、鯖魚、鯧魚、鱈魚、沙丁魚 、鮪魚等,可減少發炎情形。
• 增加膳食纖維食物
蔬菜類含有豐富的纖維、維生素、礦物質與植化素,除了可保護腸道的健康與完整性,在上呼吸道感染時,能降低氧化壓力所導致的細胞損傷,減輕感冒的殺傷力。台灣癌症基金會倡導國人增加蔬果攝取量,以「蔬果彩虹579」原則,也就是每天蔬菜攝取量兒童是5份蔬果、成年女性7份、成年男性9份,亦可以滿足人體每所需的微量營養素。
• 避免漲氣食物
不吃易產氣食物,如:西瓜、蘿蔔、地瓜、馬鈴薯、洋蔥、乾豆類、蔥、青椒、皇帝豆、碳酸飲料等,避免打嗝造成胃內回流及腹脹情形,增加肺部工作量。
• 避免刺激性的食物或飲料
避免攝取會刺激黏膜組織發炎,產生不適感的食物或飲料,如:柳橙汁、檸檬汁、蕃茄汁、咖啡、濃茶、可樂、汽水、酒、辣椒、胡椒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