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院訊
  • 總編輯的話
  • 院長的話
  • 醫保廣場
  • 照護專欄
    • 藥師專欄
    • 護理專欄
    • 營養師專欄
  • 發現雲林
  • 雲醫快訊

慢性病患者也能快樂出國

by EIC 19 1 月, 2023

撰文/社區及家庭醫學部 施銘峰醫師

自2020年起,我們每個人的生活始終籠罩在新冠病毒的陰影底下,大家都儘量減少出入人潮擁擠的地方,出國旅遊更變成遙不可及的夢想。所幸,經過這兩年全民合作,我們第3劑疫苗涵蓋率已經高達 73.99%。雖然接種者仍然可能感染COVID病毒,但重症率會大幅降低。截至2022年12月23日統計顯示,台灣的COVID致死率為0.2%,和日本、澳洲相同,低於美國1.1%、英國0.9%、德國0.4%與中國0.4%,略高於南韓、紐西蘭與新加坡的0.1%。

因為大家的努力,民眾的生活逐漸步入正軌,出國旅遊的需求也日益強烈。旅行的意義在於體驗人生,不同於平時的規律生活,出門在外總會有意外的驚喜,異國美食更是出國必不可少的行程。身為慢性病患者,如何在大快朵頤之餘也兼顧健康?

出發前

請醫師評估身體狀況

如果您是慢性病患者,在安排出國計畫時,除了開心規畫行程之外,應該在出發前4~6週與門診醫師討論,目前的身體狀況是否適合旅行,以及出國期間需要注意的事項。例如:如果要去不同時區的地方旅行,如何調整胰島素劑量?並請醫師開立相關醫療證明,說明您目前患有的慢性疾病,以及需要特定醫療用品(如血糖機、胰島素筆針)的原因。最好能夠再到旅遊醫學門診尋求進一步建議,包括是否有疫苗注射需求(如黃熱病、A型肝炎……),開立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簡稱黃皮書),並考慮自費購買出國期間可能用到的常見症狀緩解藥物(如止咳、腹瀉、退燒……)。

準備個人專屬的旅行健康包

無論目的地為何,出國的旅客都應事先準備旅行健康包。旅行健康包能管理好原本的慢性病,並治療可能的惡化情況、預防與旅行有關的疾病和傷害,以及及時處理輕微的健康問題。因此,旅行健康包中應包含:藥物、疾病相關用品、基本緊急處理物品、預防疾病或傷害的用品及相關證明文件,詳細說明如下:

• 藥物

慢性病患者應攜帶足夠量的藥物出國,記得攜帶預期天數兩倍量的藥物,以防因為疫情被迫在當地停留比計畫更久的時間。如果預計出國時間超過一個月,可以攜帶機票正本、購票憑證(需蓋有統一發票章),至健保藥局一次請領兩個月的藥物(最多可請3個月)。如果到了機場才發現藥物忘了帶,也可以至機場的24小時醫療中心,立即請醫師診斷並開立藥品。

藥物需分由兩人隨身攜帶,不可託運。所有藥物和用品都應裝在隨身行李中,而不是放在託運行李。這不僅是為了防止行李錯放造成損失,也是因為存放在貨艙中,藥物可能會受到極端溫度影響產生變化。

胰島素開封後可於陰涼室溫下(4~30°C)存放一個月,如果您要到炎熱的地方旅行,高溫可能損壞胰島素使其失效。受損的胰島素可能變成褐色、渾濁,千萬不能再使用。 攜帶胰島素旅行時,最好將其存放於冷藏袋中保持涼爽。要前往極端溫度處旅遊者,可先至各大醫院的糖尿病衛教室諮詢。

雖然不少患者習慣將藥物分裝到藥盒中,但建議出國時藥物最好放在原廠包裝中,因為入境國家的海關官員可能會要求核對藥物。另外,建議攜帶處方箋及藥品使用清單,內容包括:藥品學名、劑量、使用頻次以及自身藥物過敏史,最好能再翻譯成目的地當地語言,以備旅遊期間藥品不足或臨時需要就醫時,能夠作為參考。

已知有嚴重過敏原的旅客,應隨身攜帶可注射的腎上腺素和抗組織胺藥,此外也可考慮攜帶短期口服類固醇藥物(需要醫師處方),作為嚴重過敏反應的額外治療。除了慢性病用藥之外,視目的地,可能還會需要攜帶預防瘧疾、預防高山症等藥物。以上藥物都可至全台旅遊醫學門診取得。 此外,由於出國就醫不便,出國旅客也可以攜帶一些常用的非處方藥來應對暈車、輕微發燒、感冒、腸胃不適等狀況。

• 準備疾病相關用品

近視患者考慮多帶一副眼鏡,以防鏡片意外損壞。隱形眼鏡也可多帶幾副,以備不時之需。糖尿病相關用品(如血糖機、試紙、針頭或胰島素筆針)應放入旅行健康包,最好攜帶兩組,以防在國外遺失或故障。頻繁的血糖監測對於飛行期間的安全至關重要。即使是不經常在家檢測的人,在旅行時也應該至少每 4~6 小時檢測一次。

糖尿病人應隨身攜帶小點心,以緩解突發性低血糖症狀或避免長時間未進食。單一碳水化合物(simple carbohydrate),如葡萄糖片、糖果,能快速提升血糖緩解低血糖症狀。另外,也要攜帶一些複合碳水化合物(complex carbohydrate),如混合堅果、穀麥、起士餅干等來當零食,以免長時間未進食(如太晚吃正餐或少吃一餐)。

• 相關證明文件

出發前旅行者應攜帶以下文件,包括:

① 一份中英文診斷書:包含已有病症或過敏。

② 所有藥物、眼鏡/隱形眼鏡和其他醫療用品的處方副本(包括通用名稱,最好翻譯成目的地的當地語言)

③ 外出隨身攜帶可辨識之糖尿病中英文識別卡、糖尿病護照或刻有「糖尿病」字樣的項鍊或手鍊,萬一有緊急狀況發生,旁人可以立即救助。

④ 國際預防接種證明書(International Certificate of Vaccination or Prophylaxis,ICVP),簡稱黃皮書(可攜帶健保卡、護照、COVID疫苗接種黃卡至全國旅遊醫學門診開立)

⑤ 健康保險及旅行相關保險信息(攜帶保險公司的聯繫信息和理賠表副本)

⑥ 緊急聯絡卡(應隨身攜帶,包括以下人員的地址、電話號碼和電子郵件地址)

• 留在台灣的家人或緊急聯絡人

• 原本的家庭責任醫師

• 目的地的住宿地點

• 目的地的醫院或診所(包括緊急服務)

• 台灣駐當地的大使館或辦事處

旅行健康包要隨身攜帶才能發揮最大效果,所有藥物和醫療設備如能出示相關合格醫療專業人員的證明文件,就能順利通過機場安檢。

飛行中

飛行期間要注意什麼?

在您搭乘飛機前往目的地時,除了注意用餐時間外,均應全程配戴口罩,並不可自行更換座位,減少交叉感染外,以下事項也要特別留意:

• 血糖控制

許多航空公司的飛機餐都可以進行客製化(素食、糖尿病餐、低卡路里……),建議事前可先聯絡航空公司進行安排。航空公司可提供大多數用餐時間的信息,以便您計劃使用胰島素。在長途飛行中,您可能需要在兩餐之間和睡前吃零食,以防止血糖水平過低,機組人員通常能夠提供水果、餅乾或麵包卷等零食。

飛行期間難免會遇到跨越時區,這意味著這一天可能比平時來得長一些或短一點。時差除了可能打亂睡眠規律之外,對於使用胰島素的糖尿病人來說,還需要斤斤計較如何調整胰島素的注射時間及劑量。

一般來說,如果跨越的時區小於4小時,例如中國、日韓、東南亞等,胰島素的施打不必特地調整。但如果是長途飛行至歐美非等地,就需要稍微調整一下胰島素的給藥了。從西向東旅行時,白天會縮短,胰島素的用量需要減少,反過來說,從東向西旅行時,白天會變長,則需注射更多的胰島素。

建議與您的糖尿病醫生或護理師討論細節。在討論這個問題時,請確保您手頭有航班詳細信息,包括您的出發時間、飛行時長和當地時間。

• 經濟艙症候群

搭乘飛機時,人體長時間坐在狹窄的空間且缺乏活動,靜脈血液不易回流,血液會變濃稠,造成靜脈血管內出現微小血栓。血栓一開始產生於大腿部位,然後漸漸擴大,一旦站起來,血栓可能會順著血流漂到肺部,導致肺栓塞,引起呼吸困難、胸痛,嚴重時甚至可能猝死。 為預防經濟艙症候群,建議於飛行期間多喝水,飛機上可能提供酒精飲料,最好不要飲用,以免凝血功能異常。多活動下肢,最好每隔一、兩個小時就起身活動,在飛機走道上走走或去上個洗手間,促進血液循環以防止形成血栓。

到達目的地之後

旅遊當地要注意什麼?

到了目的地,除了觀賞好山好水,體驗當地風土民情外,也要隨時注意自己的身體狀況,旅途中如感身體不適,要儘早告知旅伴,不要勉強且須盡快處理;此外,在飲食和運動上建議您可以這樣做:

• 飲食建議

魚與熊掌不可兼得,出國期間在享受美食的同時,也要注意避免血糖的劇烈上升。原則上來說,應避免過量的澱粉類食物,食物的選擇以原型食物為主,少吃過度加工或調味複雜的食物。水果、堅果、三明治、優格、雞肉或魚沙拉(不要加麵包塊)、雞蛋、用生菜包裹的漢堡……都是可供挑選的食物。

出國期間建議糖尿病患者比平時更頻繁的監控自己的血糖(每4~6小時測一次),並適時處理過高或過低的血糖值。原則上,出國期間的血糖值比平時稍高一點是可以接受的,因為這段期間要維持健康的飲食和運動習慣較為困難,而短時間內的血糖小幅上升不會對健康造成太大的危害。

• 運動建議

長途旅行期間應保持水分充足,穿寬鬆的衣服,並定期散步和做伸展運動。在炎熱的國家,要小心曬傷的風險,穿能遮蓋和保護皮膚的衣服(想想阿拉伯人穿的全身長袍……),並塗抹高倍防曬霜,尤其是手背和脖子等容易疏忽的地方。此外,為防止紫外線對眼睛的傷害,可配戴100%阻擋紫外線的太陽眼鏡(認明UV400標誌)。

出國期間可能比平時需要走更多的路,一雙好鞋顯得格外重要,攜帶兩雙平時常穿且方便走路的包鞋替換。糖尿病人不要忘了每天必做的足部護理,白天不要過度運動。避免曬傷,不要赤腳,即使在沙灘上也不行。洗澡時要檢查雙腳有無發紅、破皮、長繭或趾甲過長,洗後雙腳擦乾,並擦上乳液或凡士林。

如果您的旅程運動量比平時更高(馬拉松、登山、潛水、越野探險……),請在前後檢查您的血糖,並根據需要調整食物、活動和胰島素。

「世界那麼大,我想去看看」、「因為它就在那裡」,好奇心是人類的基本特徵,勇於探索未知的世界,讓我們的老祖宗在十幾萬年前走出非洲,在世界各地開枝散葉,生生不息。只要多一些行前的準備及旅途中的用心,慢性病患者一樣能夠享受旅遊的樂趣。出發前至少一個月,至各地旅遊醫學門診尋求協助可以讓旅行更加圓滿。旅行的意義因人而異,無論是想看遍各地美景或是嘗遍各地美食,希望在這後疫情時代,大家可以身體健康、平安地享受旅遊樂趣!

在國外,緊急求救可以這樣做!

外交部設有「外交部緊急聯絡中心」,如果遇上緊急意外(如車禍、搶劫、有關生命安危緊急情況等),立刻撥打 (當地國國際碼)+886(台灣國碼)-800-085-095(諧音:您幫我,您救我),有24小時值班的專門工作人員提供服務。

施銘峰醫師

  • 現職
    •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社區及家庭醫學部主治醫師
  • 學歷
    • 臺灣大學醫學院醫學系
  • 經歷
    • 臺大醫院家庭醫學科住院醫師
    • 臺大醫院家庭醫學科研修醫師
    • 臺大醫院家庭醫學科兼任主治醫師
  • 專長
    • 社區及一般門診常見疾病、家庭醫學、預防醫學、安寧緩和醫學、老人醫學

參考資料:

1. 翰霍普金斯冠狀病毒資源中心-死亡率分析 https://coronavirus.jhu.edu/data/mortality

2. 糖尿病與我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https://health99.hpa.gov.tw/material/3038

3. 何謂經濟艙症候群 –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1126&pid=1678

4.美國疾病管制中心- 糖尿病人旅遊的21招 https://www.cdc.gov/diabetes/library/features/traveling-with-diabetes.html

5. 英國糖尿病協會- 跟著糖尿病去旅行 https://www.diabetes.org.uk/guide-to-diabetes/life-with-diabetes/travel

6. 美國疾病管制中心–旅遊黃皮書- 第六章:出國期間的健康照護https://wwwnc.cdc.gov/travel/yellowbook/2020/health-care-abroad/travel-health-kits

旅遊醫學

You may also like

癌症的系統性治療...

肝臟移植簡介:手...

精準切片診斷,完...

頭頸癌治療全方位...

整合預防、認定補...

農業環境與職業健...

勞工健康臨場健康...

職能復健助力職災...

氣候變遷如何透過...

當心「老人殺手」...

擁有健康知識,豐富彩色人生

雲林分院院訊於94年 2月創刊,希望藉由此刊物傳達民眾正確的保健知識、介紹精緻的醫療品質、專業的醫療團隊。

歡迎收看!島嶼的邊緣 世界的中心

發布日期

  • 2025 年 3 月
  • 2025 年 2 月
  • 2024 年 10 月
  • 2024 年 6 月
  • 2024 年 3 月
  • 2024 年 1 月
  • 2023 年 11 月
  • 2023 年 9 月
  • 2023 年 7 月
  • 2023 年 5 月
  • 2023 年 3 月
  • 2023 年 1 月
  • 2022 年 11 月
  • 2022 年 9 月

標籤

COVID-19 乳癌 傳染病 免疫療法 呼吸困難 基因檢測 壺腹癌 失智症 婦產科 復健 心導管 心臟衰竭 心血管 急救 旅遊醫學 更年期 標靶藥物 氣喘 癌症治療 癌症炙料 癌症照護 癌症篩檢 癌症飲食 白血病 糖尿病 老年醫學 職業傷害 肝癌 肝臟 肢體創傷 肺炎 肺病 肺癌 肺纖維化 肺阻塞 脾臟 腦傷 腦損傷 腫瘤 膽囊 農民照顧 遠距醫療 頭頸癌 骨折 骨質疏鬆

最新文章

  • 雲醫21守護四季

    8 3 月, 2025
  • 雲林您可以帶走的盛宴

    8 3 月, 2025
  • 癌症的系統性治療:化學、標靶與免疫療法的綜合應用

    8 3 月, 2025
  • 肝臟移植簡介:手術規範、適應症與長期照護

    8 3 月, 2025
  • 精準切片診斷,完美移除乳房腫瘤乳房真空輔助微創手術

    8 3 月, 2025

單元分類

  • Uncategorized (1)
  • 照護專欄 (26)
  • 營養師專欄 (14)
  • 發現雲林 (52)
  • 總編輯的話 (14)
  • 藥師專欄 (14)
  • 護理專欄 (17)
  • 醫保廣場 (58)
  • 院長的話 (14)
  • 雲醫快訊 (67)

@本網站內容所有權歸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所有,禁止任意轉載、複製或做商業用途。 LOGO使用字形來自數位發展部,CNS11643中文標準交換碼全字庫網站,https://www.cns11643.gov.tw


Back To Top
  • 總編輯的話
  • 院長的話
  • 醫保廣場
  • 照護專欄
    • 藥師專欄
    • 護理專欄
    • 營養師專欄
  • 發現雲林
  • 雲醫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