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院訊
  • 總編輯的話
  • 院長的話
  • 醫保廣場
  • 照護專欄
    • 藥師專欄
    • 護理專欄
    • 營養師專欄
  • 發現雲林
  • 雲醫快訊

預防癌症的良好習慣

by EIC 29 11 月, 2023

撰文/營養室 周妤芳營養師

現代人生活工作忙碌,外食族群日益增多,很常聽到「太忙了,沒時間吃飯,隨便吃個東西填飽肚子就好。」「回家時間太晚了,身心俱疲,哪有時間下廚!」「最近壓力好大,吃個甜點紓壓一下。」再加上飲食西化,精緻飲食越來越多,且肉類攝取逐漸增加,蔬菜攝取量卻明顯不足,長期累積下來,容易導致肥胖、慢性疾病或增加罹癌的風險。
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表示,癌症是全球第二大死因,每年有千萬人死於癌症。根據台灣衛生福利部統計,「癌症」連續40年蟬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並且發生率有逐年上升的趨勢,在2022年占總死亡人數近三成。

防癌4部曲

第一部-健康飲食模式

攝取足夠蔬菜、水果以及全榖雜糧類等食物,有助於預防頭頸癌、口腔癌、大腸癌等癌症的發生,因為天然的食物中富含膳食纖維、植化素、維生素等,可促進腸胃蠕動、腸道好菌生長,幫助體內的細胞減少損害,降低轉化為癌細胞的風險。
那要攝取多少蔬果量才足夠呢?衛福部推行的「天天五蔬果」,指每人每天至少要吃三份蔬菜與兩份水果,一份蔬菜大約是煮熟後半個飯碗的量;一份水果相當於一個拳頭大小,且盡量選擇當季新鮮、顏色多樣化的蔬果,並以原態蔬果為主,避免果汁、果乾等。而台灣癌症基金會推出的「蔬果彩虹579」也有異曲同工之妙,指蔬果的「5.7.9攝取份數」與「彩虹攝食」原則,依照性別、年齡、族群的不同,每日所需要的蔬果量也不同,如表一。
而紅肉(豬、牛、羊肉等)雖提供人體豐富的蛋白質及其他維生素礦物質,但過量攝取紅肉已被證實會增加罹患大腸直腸癌的風險。另外,應避免加工肉品、醃漬、煙燻,例如:香腸、火腿、培根、臘肉等,因加工食品製程中會使用防腐劑(亞硝酸)以及過多的鹽,長期積累,會危害體內正常的細胞。日常飲食中,也需特別注意高熱量、低營養素的食物,例如:油炸品、含糖飲料、各式糖果餅乾、糕點等,容易造成肥胖與癌症的生成。

第二部-維持健康體重

肥胖或體脂過高容易導致子宮內膜、乳房、胰臟、腎臟、大腸直腸等部位罹癌的機率增多,而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kg) /身高2 (m2))是最常用來評估體位的方法,理想BMI範圍為18.5~24 kg/m2,維持體重,並且BMI 21~23 kg/m2為預防癌症最適當的範圍。

第三部-增加體能活動

有效的規律運動對健康帶來許多好處,可降低心血管疾病及代謝症候群的風險,更可以大大降低癌症的發生。
*成人每週應有150~300 分鐘中等強度的運動(快走、騎單車、跳舞等),或 75~150 分鐘高強度的運動(快跑、游泳、籃球等),或兩者組合,達到或超過 300 分鐘的上限是最佳的。
*兒童和青少年每天應有至少 60分鐘的中高強度的運動。

第四部-戒菸、拒檳榔,限制酒精飲料的攝取

抽菸、喝酒、嚼檳榔是頭頸癌、口腔癌最常見的危險因子。香菸含多種化學物質,除了尼古丁之外,也含有亞硝胺、甲醛等一級致癌物;而檳榔子本身就算不含任何添加物,卻有致癌性,對人體造成危害;此外,過度飲用酒精性飲料,例如:啤酒、紅酒、威士忌等,不只增加罹癌的風險,也會造成肥胖;因此,美國癌症協會建議最好是完全避免飲酒,若不得不飲酒時,也應限制飲酒量,男性每天不超過2杯,女性每天不超過1杯(1杯=10克酒精=啤酒250ml=威士忌、白蘭地等約30ml)。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研究顯示,菸、酒、不健康的飲食、缺乏身體活動及肥胖等都是癌症的主要誘因,只要跟著防癌四部曲一起做,就可以大大減少癌症的發生率。預防癌症找上門,就先從日常生活及飲食習慣開始做起吧!

參考資料:
1. 台灣癌症基金會
2. 衛生福利部統計處
3.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4. Clinton SK, Giovannucci EL, Hursting SD. The World Cancer Research Fund/American Institute for Cancer Research Third Expert Report on Diet, Nutrition, Physical Activity, and Cancer: Impact and Future Directions. J Nutr. 2020;150(4):663-671.
5. Rock CL, Thomson C, Gansler T, et al.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guideline for diet and physical activity for cancer prevention. CA Cancer J Clin. 2020;70(4):245-271.

癌症篩檢

You may also like

癌症病人接受心理...

從診斷、治療到緩...

乳癌術後關懷不間...

癌症術後營養照護...

不小心農藥中毒怎...

小心中暑危機!給...

職業病的後遺症肺...

登革熱正在流行怎...

颱風過後找上門 ...

感染性傳染疾病的...

擁有健康知識,豐富彩色人生

雲林分院院訊於94年 2月創刊,希望藉由此刊物傳達民眾正確的保健知識、介紹精緻的醫療品質、專業的醫療團隊。

歡迎收看!島嶼的邊緣 世界的中心

發布日期

  • 2025 年 3 月
  • 2025 年 2 月
  • 2024 年 10 月
  • 2024 年 6 月
  • 2024 年 3 月
  • 2024 年 1 月
  • 2023 年 11 月
  • 2023 年 9 月
  • 2023 年 7 月
  • 2023 年 5 月
  • 2023 年 3 月
  • 2023 年 1 月
  • 2022 年 11 月
  • 2022 年 9 月

標籤

COVID-19 乳癌 傳染病 免疫療法 呼吸困難 基因檢測 壺腹癌 失智症 婦產科 復健 心導管 心臟衰竭 心血管 急救 旅遊醫學 更年期 標靶藥物 氣喘 癌症治療 癌症炙料 癌症照護 癌症篩檢 癌症飲食 白血病 糖尿病 老年醫學 職業傷害 肝癌 肝臟 肢體創傷 肺炎 肺病 肺癌 肺纖維化 肺阻塞 脾臟 腦傷 腦損傷 腫瘤 膽囊 農民照顧 遠距醫療 頭頸癌 骨折 骨質疏鬆

最新文章

  • 雲醫21守護四季

    8 3 月, 2025
  • 雲林您可以帶走的盛宴

    8 3 月, 2025
  • 癌症的系統性治療:化學、標靶與免疫療法的綜合應用

    8 3 月, 2025
  • 肝臟移植簡介:手術規範、適應症與長期照護

    8 3 月, 2025
  • 精準切片診斷,完美移除乳房腫瘤乳房真空輔助微創手術

    8 3 月, 2025

單元分類

  • Uncategorized (1)
  • 照護專欄 (26)
  • 營養師專欄 (14)
  • 發現雲林 (52)
  • 總編輯的話 (14)
  • 藥師專欄 (14)
  • 護理專欄 (17)
  • 醫保廣場 (58)
  • 院長的話 (14)
  • 雲醫快訊 (67)

@本網站內容所有權歸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所有,禁止任意轉載、複製或做商業用途。 LOGO使用字形來自數位發展部,CNS11643中文標準交換碼全字庫網站,https://www.cns11643.gov.tw


Back To Top
  • 總編輯的話
  • 院長的話
  • 醫保廣場
  • 照護專欄
    • 藥師專欄
    • 護理專欄
    • 營養師專欄
  • 發現雲林
  • 雲醫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