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院訊
  • 總編輯的話
  • 院長的話
  • 醫保廣場
  • 照護專欄
    • 藥師專欄
    • 護理專欄
    • 營養師專欄
  • 發現雲林
  • 雲醫快訊

迎向高齡,做個快樂的不倒翁!

by EIC 22 3 月, 2024

撰文/護理部 林芳如督導

圖片:Shutterstock

拜近代醫療科技之賜,人類的平均壽命不斷地延長,逐漸邁入高齡化的同時也伴隨著健康的挑戰,如何擁有長壽同時兼具身心靈健康及生活,是現代人追求的重點。
隨著年齡的增長,人體會發生各種生理變化,如肌肉質量減少、骨質密度下降、器官功能退化……等,這些變化可能導致身體機能的下降,使老年人更容易受傷或罹患慢性疾病,為達健康老化,已有各種研究及實證建議不同的族群如何攝取適當的飲食、運動,以及參加社交活動等,然而一項重要卻易被忽略的,則是預防意外的發生,特別是跌倒。
根據衛生福利部111年死因統計結果顯示,因事故傷害死亡居國人死因第八位,其中跌倒(落)就占了24%。另在108年的「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成果報告」顯示,65歲以上長者自述過去一年曾經跌倒或摔倒比率為21%,約每5人就有1人發生跌倒或摔倒。跌倒造成的傷害,輕則破皮瘀傷,重則頭部傷害、骨折甚至死亡。有些人跌倒後產生不安、害怕,因而減少活動參與,影響生活品質;因此預防跌倒在高齡社會已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要如何預防跌倒呢?

1. 強化肌力及平衡訓練:適當的運動可以強化肌力及步行速度,提高反應力並減少退化。研究指出,運動訓練能有效降低社區老人的跌倒約15%~55%。運動的種類因人而異,選擇適合自己的運動,規律執行,如與三五好友一同健走、參加土風舞、或是近年流行的上健身房等,不但可以達到運動效果,更可增進人際互動。另有研究顯示,太極拳能改善平衡能力、柔軟度及下肢肌力,可減少19%的跌倒發生,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若在室內也可進行墊腳運動、原地踏步、抬腿等項目,要注意的是在運動前要先查覺本身身體狀況,是否有暈眩不適、血壓血糖不穩情形,並確認器具之穩固性。
2. 控制疾病、維持身體功能:若有慢性病等疾患,會影響平衡,需遵循醫囑持續追蹤,此外,長者易因多重慢性病而多科就診、多重用藥,若有服藥後不適情形,應讓醫師了解目前的用藥以及用藥後的反應,做為調整之參考;至少每年一次眼科檢查,可及時處理視覺異常,包括視力矯正、白內障手術等,讓行走和辨識環境時更加清晰;定期的骨密度檢查以及飲食中含有足夠的鈣和維生素D,是保護骨骼健康的關鍵措施。
3. 安全的居家環境:根據統計,約有30~50%的長者跌倒是在家裡發生,因此必須特別注意,詳述安全的居家環境注意重點如下:

• 充足的照明
有些長者長時間待在房裡,為了省電而未使用足夠的照明,一但下床,很可能為了找鞋子,或因物品阻礙動線而絆到,需提醒燈光的重要性,並注意開關位置靠近門口及上下樓梯處,或加裝感應式燈光。
• 維持動線通暢及地板平整
常見家用電器電線垂落或延伸至走道,或是走道堆積物品影響行走動線,都是危險地雷行為,應避免家中出現上述情事。若有地毯須注意是否平整,邊緣有無翹起;踏墊則要有防滑功能;樓梯扶手要穩,踏階邊緣可加上明顯顏色膠條以供辨識及防滑。
• 選擇適當高度的椅子及床舖
長者易有膝蓋疼痛或無力情形,選購椅子時應以有扶手、高度等於膝蓋離地的高度為佳,椅子太低不易起身;太高則雙腳無法平穩踏到地面;床的高度同樣要能容易起身,以坐於床緣雙腳可以平穩踩到地面為宜,若起身不易,可加裝床邊扶手協助。
• 安全的衛浴設備
長者在使用馬桶起身時,由坐到站姿勢改變加上雙手需要整理衣物,易產生平衡不佳情形;洗澡後,血壓改變及地板濕滑,加上抬腳穿褲子,同樣易站立不穩;建議使用防滑磁磚或防滑墊,並於洗臉盆及馬桶旁加裝扶手,提供長者支撐。

4. 使用適當的輔具:部分長者擔心使用行走輔具代表自己已退化,以及觀感不佳問題,可以向其說明適當的使用輔具能提供日常活動中所需的支持,幫助行走進而減少退化。不論是單拐、四腳拐或是助行器都有其適用性,建議在購買或租借時與照顧者共同前往,由專業人員協助選購並調整合適的高度。特別要注意的是,使用輔具不代表一定安全,身體狀況較為虛弱時仍需在他人的陪伴下使用或避免下床為宜。

5. 接受防跌教育:許多跌倒的發生,都是因輕忽跌倒的傷害並認為自己不會跌倒而造成,因此必須讓長者及家人或照顧者了解防跌的重要性、容易造成跌倒的情境,以及避免跌倒的技巧,並學習如何保護頭部和骨骼,在發生跌倒時減少受傷的可能性。

老年人為什麼容易跌倒? 常見原因歸納以下幾點: 肌肉關節問題:老化產生的膝、髖關節、腰椎退化,或是肌肉力量不足,致反應變慢。 疾病因素:姿勢性低血壓、巴金森氏症、中風等神經疾患會影響平衡感;末梢神經疾病使得腳的感覺變差等,或是常見的老花眼、白內障等視力問題。 藥物因素:部分鎮定藥物、安眠藥、抗憂鬱藥物,或多種藥物間之交互作用,可能引起頭暈或血壓變化等而造成跌倒。 環境因素:不安全的居住環境及活動場所,如路面不平或有高低差、門檻凸出、光線昏暗、動線阻礙或陌生環境……等。

跌倒了該怎麼辦?

一旦發生跌倒,保持冷靜,可以先呼救或是在地上滑動到最近的電話求救。目前市面有不同跌倒警示裝置,如智慧項鍊、手環、手錶等,若不慎跌倒可以自動通知他人前來求援,也可考慮購買使用。發現長輩跌倒時,應先檢查長者的意識狀況及受傷情形,若有嚴重出血或意識不清等情形應盡快叫救護車並送醫。
享受多彩多姿的晚年生活為眾人所嚮往,在追求活躍、健康及延緩老化的同時,仍要謹慎看待日常生活中易被輕忽的細節,更不要因害怕跌倒而減少各樣活動,做好防跌、避免傷害,才能享受更豐富的未來。

避免跌倒日常生活要注意什麼呢? 穿著合身的衣物:避免褲管及裙長垂地;鞋子大小適當,以有包覆的鞋面、舒適為宜,並注意鞋底是否具有良好的防滑功能,特別是居家及浴室拖鞋,一旦防滑功能降低則應更換。 戶外活動注意路面:戶外活動時應注意路面是否凹凸不平,特別是人行磚道有無突起,行走於斜坡時應放慢速度。 避免拿取高處物品:長者要避免拿取高處物品,若一定要拿,則以穩固椅子或梯子輔助,視能力拿取,最好是由照顧者協助拿取為宜。

參考資料: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3,3月10日)長者防跌妙招手冊(民眾版)。https://health99.hpa.gov.tw
吳培文、柯澐蓁、何清幼、余文瑞(2020) 。老年人預防跌倒的運動處方。北市醫學雜誌, 17(1),20-30。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2022,3月29日)成果報告—民國108年中老年身心社會生活狀況長期追蹤調查https://www.hpa.gov.tw/Pages/Detail.aspx?nodeid=242&pid=1282

老年醫學

You may also like

癌症病人接受心理...

從診斷、治療到緩...

乳癌術後關懷不間...

癌症術後營養照護...

不小心農藥中毒怎...

小心中暑危機!給...

職業病的後遺症肺...

登革熱正在流行怎...

颱風過後找上門 ...

感染性傳染疾病的...

擁有健康知識,豐富彩色人生

雲林分院院訊於94年 2月創刊,希望藉由此刊物傳達民眾正確的保健知識、介紹精緻的醫療品質、專業的醫療團隊。

歡迎收看!島嶼的邊緣 世界的中心

發布日期

  • 2025 年 3 月
  • 2025 年 2 月
  • 2024 年 10 月
  • 2024 年 6 月
  • 2024 年 3 月
  • 2024 年 1 月
  • 2023 年 11 月
  • 2023 年 9 月
  • 2023 年 7 月
  • 2023 年 5 月
  • 2023 年 3 月
  • 2023 年 1 月
  • 2022 年 11 月
  • 2022 年 9 月

標籤

COVID-19 乳癌 傳染病 免疫療法 呼吸困難 基因檢測 壺腹癌 失智症 婦產科 復健 心導管 心臟衰竭 心血管 急救 旅遊醫學 更年期 標靶藥物 氣喘 癌症治療 癌症炙料 癌症照護 癌症篩檢 癌症飲食 白血病 糖尿病 老年醫學 職業傷害 肝癌 肝臟 肢體創傷 肺炎 肺病 肺癌 肺纖維化 肺阻塞 脾臟 腦傷 腦損傷 腫瘤 膽囊 農民照顧 遠距醫療 頭頸癌 骨折 骨質疏鬆

最新文章

  • 雲醫21守護四季

    8 3 月, 2025
  • 雲林您可以帶走的盛宴

    8 3 月, 2025
  • 癌症的系統性治療:化學、標靶與免疫療法的綜合應用

    8 3 月, 2025
  • 肝臟移植簡介:手術規範、適應症與長期照護

    8 3 月, 2025
  • 精準切片診斷,完美移除乳房腫瘤乳房真空輔助微創手術

    8 3 月, 2025

單元分類

  • Uncategorized (1)
  • 照護專欄 (26)
  • 營養師專欄 (14)
  • 發現雲林 (52)
  • 總編輯的話 (14)
  • 藥師專欄 (14)
  • 護理專欄 (17)
  • 醫保廣場 (58)
  • 院長的話 (14)
  • 雲醫快訊 (67)

@本網站內容所有權歸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所有,禁止任意轉載、複製或做商業用途。 LOGO使用字形來自數位發展部,CNS11643中文標準交換碼全字庫網站,https://www.cns11643.gov.tw


Back To Top
  • 總編輯的話
  • 院長的話
  • 醫保廣場
  • 照護專欄
    • 藥師專欄
    • 護理專欄
    • 營養師專欄
  • 發現雲林
  • 雲醫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