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院訊
  • 總編輯的話
  • 院長的話
  • 醫保廣場
  • 照護專欄
    • 藥師專欄
    • 護理專欄
    • 營養師專欄
  • 發現雲林
  • 雲醫快訊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飲食指南

by EIC 30 11 月, 2022

撰文/營養室  黃素華主任

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在全世界都是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極高的疾病,也是一個日益嚴重的醫療保健問題。根據世界衛生組織估計,高收入國家就有6500萬人患有中度至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病,更遑論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國家,必定有極高的機率被漏診。臺灣隨著高齡化社會的到來,慢性阻塞性肺病也愈來愈常見,在衛福部110年公佈的國人十大死因中,慢性下呼吸道位居第八名,年增死亡率為10.3%。

慢性阻塞性肺病隨著病程進展,氧氣無法進入肺臟,二氧化碳沒有辦法吐出來,因喘不過氣、咳嗽、痰黏液過度分泌等,造成身體熱量消耗增加,呼吸愈來愈費力,同時影響到飲食的攝取量。若長期營養攝取不足,加上呼吸肌肉無力、肌少症、免疫功能下降及系統性發炎等問題,容易出現嚴重的營養不良,演變成為高危險群。為了改善呼吸肌肉異化及提升免疫功能,滿足營養的攝取是非常重要的。

對罹患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病患來說,適量補充蛋白質與增加含有豐富膳食纖維的蔬果很重要,但要避免容易造成脹氣的地瓜、馬鈴薯等食物。
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要怎麼吃才正確?

• 攝取足夠的熱量

對患者而言維持理想體重是很重要的,避免營養不足造成免疫力及呼吸肌肉強度的降低;然而值得注意的是,部分慢性阻塞性肺病雖處於半飢餓狀態下,其基礎代謝率卻是上升的,此現象與全身性的發炎反應有關,因此學者建議每公斤體重應至少補充30大卡的熱量來維持體重需求,舉例來說,體重50公斤的患者,每天應至少補充50X30=1500大卡的熱量。

• 適量的蛋白質

呼吸肌肉的功能,可經由攝取足夠的蛋白質、熱量、電解質及礦物質而獲得改善。豐富蛋白質的來源有乳品類、黃豆及其製品、魚、蛋、肉類等,建議每餐至少要攝取一掌心的份量,乳品類中可添加麥片、芝麻粉或堅果粉以增加熱量,學者建議每公斤體重應攝取1-1.5公克的蛋白質來滿足需求。

• 少量多餐

為避免餐後腹脹而導致呼吸困難,可將一天用餐的時間分成4-6個餐次,且細嚼慢嚥可以減少腹脹、呼吸急促及消化食物的負擔,改善呼吸。若進食中感到呼吸困難,應先休息片刻待呼吸平順後再繼續進食。

• 選擇軟質食

食材選擇質地軟質及較小的食物,易於咀嚼易以減少呼吸費力。

• 飲用足量的水分

應攝取足夠的水分,以避免呼吸道分泌液黏稠排痰困難及便祕,一般來說,每天建議飲用2-3公升的水分為宜,但若有水腫、心臟疾病或腹水的人,則須遵從醫師指示限水。

• 少吃甜食(碳水化合物)

學者研究發現減少醣類有助於減少二氧化碳的產生,改善呼吸換氣的能力,因此要避免攝取過多的糖,尤其當飲食中攝取過多的糖類,超過熱量需求而轉換成脂肪時,此時的二氧化碳會大大的增加。

• 適度攝取含Omega-3脂肪酸的食物

Omega-3脂肪酸是細胞膜的重要成分,學者認為Omega-3脂肪酸在調節細胞功能與免疫反應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深海魚類中含有豐富的Omega-3脂肪酸(EPA、DHA),建議每週最好攝取至少2次,每次約一巴掌大,例如鮭魚、秋刀魚、鯖魚、鯧魚、鱈魚、沙丁魚 、鮪魚等,可減少發炎情形。

• 增加膳食纖維食物

蔬菜類含有豐富的纖維、維生素、礦物質與植化素,除了可保護腸道的健康與完整性,在上呼吸道感染時,能降低氧化壓力所導致的細胞損傷,減輕感冒的殺傷力。台灣癌症基金會倡導國人增加蔬果攝取量,以「蔬果彩虹579」原則,也就是每天蔬菜攝取量兒童是5份蔬果、成年女性7份、成年男性9份,亦可以滿足人體每所需的微量營養素。

• 避免漲氣食物

不吃易產氣食物,如:西瓜、蘿蔔、地瓜、馬鈴薯、洋蔥、乾豆類、蔥、青椒、皇帝豆、碳酸飲料等,避免打嗝造成胃內回流及腹脹情形,增加肺部工作量。

• 避免刺激性的食物或飲料

避免攝取會刺激黏膜組織發炎,產生不適感的食物或飲料,如:柳橙汁、檸檬汁、蕃茄汁、咖啡、濃茶、可樂、汽水、酒、辣椒、胡椒等。

You may also like

癌症術後營養照護...

小心中暑危機!給...

感染性傳染疾病的...

遠距營養諮詢不用...

健康呷百二營養好...

癌症照護致勝關鍵...

預防癌症的良好習...

增強記憶力的營養...

為什麼血糖總是降...

孕期怎麼吃才營養...

擁有健康知識,豐富彩色人生

雲林分院院訊於94年 2月創刊,希望藉由此刊物傳達民眾正確的保健知識、介紹精緻的醫療品質、專業的醫療團隊。

歡迎收看!島嶼的邊緣 世界的中心

發布日期

  • 2025 年 3 月
  • 2025 年 2 月
  • 2024 年 10 月
  • 2024 年 6 月
  • 2024 年 3 月
  • 2024 年 1 月
  • 2023 年 11 月
  • 2023 年 9 月
  • 2023 年 7 月
  • 2023 年 5 月
  • 2023 年 3 月
  • 2023 年 1 月
  • 2022 年 11 月
  • 2022 年 9 月

標籤

COVID-19 乳癌 傳染病 免疫療法 呼吸困難 基因檢測 壺腹癌 失智症 婦產科 復健 心導管 心臟衰竭 心血管 急救 旅遊醫學 更年期 標靶藥物 氣喘 癌症治療 癌症炙料 癌症照護 癌症篩檢 癌症飲食 白血病 糖尿病 老年醫學 職業傷害 肝癌 肝臟 肢體創傷 肺炎 肺病 肺癌 肺纖維化 肺阻塞 脾臟 腦傷 腦損傷 腫瘤 膽囊 農民照顧 遠距醫療 頭頸癌 骨折 骨質疏鬆

最新文章

  • 雲醫21守護四季

    8 3 月, 2025
  • 雲林您可以帶走的盛宴

    8 3 月, 2025
  • 癌症的系統性治療:化學、標靶與免疫療法的綜合應用

    8 3 月, 2025
  • 肝臟移植簡介:手術規範、適應症與長期照護

    8 3 月, 2025
  • 精準切片診斷,完美移除乳房腫瘤乳房真空輔助微創手術

    8 3 月, 2025

單元分類

  • Uncategorized (1)
  • 照護專欄 (26)
  • 營養師專欄 (14)
  • 發現雲林 (52)
  • 總編輯的話 (14)
  • 藥師專欄 (14)
  • 護理專欄 (17)
  • 醫保廣場 (58)
  • 院長的話 (14)
  • 雲醫快訊 (67)

@本網站內容所有權歸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所有,禁止任意轉載、複製或做商業用途。 LOGO使用字形來自數位發展部,CNS11643中文標準交換碼全字庫網站,https://www.cns11643.gov.tw


Back To Top
  • 總編輯的話
  • 院長的話
  • 醫保廣場
  • 照護專欄
    • 藥師專欄
    • 護理專欄
    • 營養師專欄
  • 發現雲林
  • 雲醫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