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怦然心動小組(温少維、張凱莉、楓嘉偉、蔡介文)
環境美化」確實是需要施展一些魔法,而整理不只是總務室及清潔人員的責任,而是需要大家的幫忙,因而催生了一群學習魔法的小尖兵,簡稱怦然心動魔法小組,不是辦聯誼,而是做為環境整理的種子,推動院內各處環境的美化作業。
沒錯,小組肩負環境美化推動的任務,下面接著要講的不是三從四德、也不是禮義廉恥,而是令人聞風喪膽的「5S」。若是您對於環境的整理已經無感,甚至放棄抵抗進而和平相處,「解方」就在文中,接著請您務必咬緊牙關撐住看下去了。
近藤麻理惠是一位著名的日本「整理」顧問,2011年出版了《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一書,該書在日本和全球都非常暢銷。她主張徹底地「整理」出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把生活環境簡化,讓自己的心靈也更加寧靜。
書中提到整理時,該選擇的是「要留下的東西」。對於她所提出的「整理魔法」,與傳統的斷捨離判斷的方式不同,除了在工作空間整理外,還包含時間整理、決策整理,不管是應用在家務上或是工作環境上都很適用。
整理的魔法
整理需要學習嗎?答案肯定的。
但每個人對於整理的定義不同,主要是憑藉自己過去的經驗與常識來整理,而不是用正確的方式。
而要怎麼判斷丟或不丟呢?作者提出的結論就是:「碰觸時是否怦然心動?」
把東西一個一個拿在手裡,然後問自己,最後只留下令您怦然心動的東西,剩下的全部毅然決然地丟掉,這就是判斷時最簡單又正確的方法。
整理前,還有一個重要的眉角,就是先做「分類」,並依各類別逐一判斷丟或不丟,且一次性完成,再決定物品的「定位」,但不要在判斷時就去思考要怎麼收納,這樣反而會影響效果。
正向循環
為什麼要整理環境,雜亂的環境又會帶來什麼影響呢?
包含做事情生產力下降、心態變得負面且暴躁、喪失動力、越來越不快樂。
當然,環境的凌亂與生產力下降不一定有關,但好的環境會讓人產生好的印象,並得到讚賞或鼓勵,當別人對我們期待高時,就會表現得更好,持續保持而成為一種習慣,形成一個正向循環,稱之畢馬龍效應(Pygmalion effect)。當我們期望自己能夠整理好家裡的物品,並將它們保持整潔有序,我們就會比沒有這樣的期望表現得更好。這樣的期望能夠激勵我們採取積極的行動,讓整理變得更加順利和有效。
整理,好難?
當「整理」變成任務或專案時,就很難成為「習慣」,也很難改變「心態」。整理的目的並非一味減少物品,也不是單純想要一個清爽整潔的空間。整理的最終目標,是為了怦然心動地過每一天。
很多人聽到要做5S,心中浮出念頭就是「評鑑又要來了」、「平常時工作已經很忙碌,哪有時間整理」、「東西都收起來,叫我要怎麼做事」、「環境就長這樣,整理再乾淨還是舊」、「又要犧牲休息時間來整理」、「怎麼辦這些要報廢的物品我要塞到哪去」。
破窗理論
雜亂無章的環境會讓人對生活產生負面影響,如無法找到所需物品和雜亂的環境會讓人感到焦慮和壓力,需花費更長的時間尋找文件、注意力分散而無法專注於工作或學習,間接影響到工作和學習效率,您有這個症狀嗎?
坐而言不如起而行
為實際親身體驗怦然心動的魔法,小組成員決定以自己的「辦公桌」開始,從112年3月13日開始試行,並將整理前、整理中與整理後拍照對比,依照文件分類方式,分為:(1)必須留存文件、(2)待辦的文件、(3)想要留下的文件、(4)文件電子化,並以照片紀錄觀察變化,進而發現外在環境改變,間接也會影響行為的變化,而持續循環。
在文件分類上,主要根據文件的用途和重要性來進行分類,可以更清晰地知道每一個文件所屬的類型,方便查找和管理;同時,在存放文件時,近藤麻理惠也提出了一些具體方法,例如使用檔案夾、檔案盒、文件袋等容器,讓文件可以有序地存放起來,尤其文件以「豎起來」的方式擺放較容易找到。
習慣的建立
透由5S也是建立一種技能和習慣,不一定要一次到位,每天撥個30分鐘,並有計畫地整理(如從側桌開始,再到大桌、文件、抽屜、筆筒、電腦等),每天改善一處,日積月累下,環境一定會有改善。
另外,「整理的心態」非常重要,如果只把5S當作是交代、應付了事,整理過的環境很快就會回復雜亂,但如果訂下計劃,想要一天做得比一天更好,過程中還必須適應每項物品的擺放位置「建立新的習慣」,當使用後的物件需再放回原本收納的位置(定位),剛開始一定會綁手綁腳,想想我是放在哪個抽屜,但等到習慣建立後,身體就會自然記憶。
能看到這邊,不得不佩服您過人的意志力,表示您已異於常人,同時也恭喜您學會了怦然心動的整理心法,現在就差一步即可學成這厲害的魔法,那就是「起身實際動手做」,您會發現前面提到畢馬龍正向效應會一直循環,在您持續的要求下,環境就會越來越好,真的很神奇,歡迎一起加入環境整理的種子,把「魔法」傳遞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