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比今日台灣復健領域的蓬勃發展,早先復健醫學是相對冷門的科別。透過專訪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室醫務特別助理暨復健部主任陳信水,認識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多年來如何在復健領域深耕,為雲林地區民眾提供全方位的復健服務,努力落實在地醫療創新。
當年在眾多科別裡頭,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院長室醫務特別助理陳信水選擇了復健科,實是受到被譽為「台灣復健醫學之父」的臺大醫學院教授連倚南感召。
本身是醫學系公費學生的他,在臺大總院完成復健專科訓練後,依規定需分發至醫師人力不足的偏鄉地區服務,因而來到雲林,並在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北港媽祖醫院)一待就是二十多年。憶起當年堪稱拓荒的行醫歷程,陳信水特助笑道:「不瞞你說,我是雲林地區第二號的復健專科醫師。」
任職期間,陳信水特助為北港媽祖醫院復健部打下穩固基礎,並克服了偏鄉羅致人才困難的問題,陸續建立物理、職能及語言等復健治療部門。2018年在時任院長黃瑞仁的延攬下,他轉換跑道來到雲林分院,除了看好雲林分院邁向醫學中心的發展性外,也希望為這個在雲林地區發展極為不易的「困難科」,再盡一已之力。
專科人力提供全方位復健服務
陳信水特助提到,早年復健科在台灣還未成為一門專科,多虧了連倚南教授傾盡畢生之力推廣,一步一腳印勾勒出台灣復健醫學的輪廓。舉凡物理治療師、職能治療師、語言治療師,乃至於心理治療師、社工師等,都是一個完整的復健團隊必須具備的專科人力。
「一般來講,『失能』的人就算是復健科服務的範圍。」他舉例,比如患者接受手術後,為了使其回復日常功能,便需要持續做復健,又或是患者身上疼痛的部位,也可以透過復健治療的模式來緩解。
在骨科復健、神經復健、小兒復健等分門別類的項目當中,雲林分院還有在心肺整合性照護中扮演重要角色的心肺復健,多年來惠人無數。隨著團隊陣容技術逐漸壯大精進,2010年成立了心肺復健中心,服務更升級,為心肌梗塞、心臟衰竭、開胸手術、慢性阻塞性肺病等多項心肺疾病的患者,量身訂製以運動為核心的心肺復健訓練。
「這類的病人常因病情導致體耐力差,可能本來走個三、五步就會喘,現在可以透過訓練來改善。」陳信水特助指出,心肺復健的過程中團隊會依據病情擬定合適且漸進式的心肺復健運動計畫,並視執行狀態調整和優化計畫。運動過程中則須透過各式儀器隨時監控病人的心跳、呼吸,注意有無身體不適,此外,團隊還會提供生活方式指導,包括飲食、戒煙等,幫助患者降低復發的機會。
陳信水特助強調:「雲林分院一直是以當地居民需求為導向。」因此2017年首開當地醫療院所先河,設立雲嘉投地區第一個、也是唯一一個「工作強化中心」,整合復健與職業醫學團隊,打造以個案為中心的職能復健,不僅成功幫助勞工重返職場,2023年更獲得勞動部認可成為職業傷病診治專責醫院暨職災職能專業復健機構,為職災勞工提供醫療、復健、完整工作能力評估、復工計畫和相關保險權益諮詢等一條龍服務。
導入新療法與儀器緩解患者所苦
至今仍每周一、三固定看診的陳信水特助,以其長時間治療病人的觀察,發現雲林地區因為「肩痛」求診的病人,肩旋轉肌肌腱破裂的比例很高。肩關節是人體活動度最高的關節,肩旋轉肌則是圍繞肩關節的一組肌肉和肌腱,日常生活過度使用、用力過猛或是動作太快,都容易造成肩旋轉肌群發炎或損傷,導致肩膀發生疼痛,無法正常轉動或抬高。
疼痛問題會隨著時間越來越惡化,症狀可能維持數個月以上,最嚴重的程度,是肌腱全部斷裂,代表肌肉完全失去功能,無法做出自主性動作。陳信水特助指出65歲以上約有1/4的人受其困擾,70歲以上更高達2/3的人有此狀況。「雲林地區高齡人口多,所以患者也特別多。」
肌腱斷裂無法靠自體修復,隨著醫學的進步,現在有增生注射、PRP(自體血小板濃縮液)注射等非手術的方式。陳信水特助表示,細胞治療一直是自己長期研究關注的領域,「希望能夠幫助在地鄉親改善問題,讓他們能健康的老化。」
他進一步補充,超音波在復健科常被用來觀察一些X光看不到的病變,例如肌腱發炎、肌腱斷裂或鈣化等,前雲林分院王崇禮院長、臺大總院王亭貴教授等人多年來對於軟組織超音波發展有深入研究,在國際間享有盛名,雲林分院也陸續採購了專業檢查儀器,幫助醫師臨床診斷及評估嚴重程度。
換一個方式讓老人家聽話
除了門診的高齡患者,陳信水特助常配合雲健康社區中心下鄉進行衛教,對象也大多是長輩,還有阿波羅計畫也有復健部專業物理治療師團隊為長者們設計一系列銀髮課程。時間久了,陳信水特助摸索出一套和年長者「過招」應對的經驗談。
譬如單純建議長輩多吃營養的食物是沒有用的,給長輩錢提醒他要買來吃,他可能也會因為節儉而想把錢省下來,但如果交代家屬買雞蛋放在家裡,長輩不想浪費食物、也擔心麻煩到家人,就會乖乖吃光,「要懂得怎麼跟他溝通,讓他能夠遵從醫囑。」
陳信水特助坦言復健無法一蹴可幾,「不是今天做明天就會好,」因此他常常得費盡心力,幫病人、家屬建立信心,特別是如何鼓勵病人,讓對方產生動力接受復健治療。耐心陪伴之下,患者跟他的相處變得像朋友一樣,一進到診間就喊他「阿水伯」,陳信水特助說:「我都跟阿公說你不要再這樣叫我了,您都80歲了還叫我阿水伯。」雖然只是一句玩笑話,卻不難看出他與患者間的好交情。
從醫爭處置汲取溝通經驗
在繁忙的問診工作中,陳信水特助還負責處理院內醫療爭議,擔任內外溝通協商的院方代表。他強調自己處理爭議的首要原則就是保護同仁,一定要釐清事件狀態,還原事實,確認過程是否有疏失,再看後續要協調或進入訴訟。2019年8月起他所主導執行的「潛在醫療爭議案件通報單」,落實院內預應式通報機制,「特別是針對一些可能有潛在風險的個案,我鼓勵第一線同仁提早通報,讓團隊可以預先評估,早做防範。」在他與團隊成員的努力下,雲林分院2020年至2021年間介入案件通報成長219%、訴訟案件降低了84%,優異成績也讓陳信水特助榮獲衛生福利部2022年醫療事故關懷服務績優個人獎。
從過往的各類事件中,陳信水特助看到的共通點是「溝通」。他有感而發地說,「很多時候醫師的處置過程沒有問題,但如果能稍微聆聽一下病人和家屬的想法,即便治療的結果仍是一樣,對方的感受就會截然不同。」這也是他處理醫療爭議時的初心。不論是對院內同仁,或是對病人、家屬,他會先了解病家想法再進行溝通,以溝通化解對立,協助當事同仁、院方及病家找到平衡點,來化解或減輕爭議。
他坦言醫療爭議或許真的難以避免,「但我們要藉事練心,從事件中學習如何改善。」因此,2020年起雲林分院開始推動「醫療紛爭解決小組種子訓練」課程,藉此提升醫療人員溝通技巧,強化院內同仁面對醫療風險的應對能力;2022年舉辦的「醫療爭議解決擬真情境訓練工作坊」,更是大受學員好評。堅信溝通能夠化解對立、關懷可以打破藩籬的陳信水特助,讓雲林分院醫病雙方共好,維護了醫病尊嚴,也創造出就醫安全。
陳信水特助
- 現職
-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醫務特別助理
-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復健部主任、醫療事務室主任
- 學歷
- 臺灣大學管理學院EMBA (管會組)
- 中國醫藥大學老化醫學博士
- 中國醫藥大學醫務研究所碩士
- 中國醫藥大學醫學系
- 經歷
-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老年醫學部主任
- 臺灣大學醫學院復健學科臨床助理教授
-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行政副院長
- 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復健科主治醫師/主任
- 臺大醫院復健部住院醫師
- 專長
- 一般復健、神經復健、骨骼肌肉超音波檢查及導引介入治療、疼痛治療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