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院訊
  • 總編輯的話
  • 院長的話
  • 醫保廣場
  • 照護專欄
    • 藥師專欄
    • 護理專欄
    • 營養師專欄
  • 發現雲林
  • 雲醫快訊

到底要不要氣切?
淺談氣切造口術

by EIC 21 3 月, 2023

撰文/護理部 3N 加護病房 李美淑護理長

臨床上為了能快速爭取時間,幫助病人度過生死關頭,放置氣管內管或氣切造口,皆為搶救生命緊急醫療處置選擇;若病人因疾病因素需長期使用呼吸器輔助呼吸,醫療端會建議施行氣切造口術,將須經口腔/鼻腔之氣管內管,轉換成從頸部氣管開口處放入氣切管,讓病人能更順利排除分泌物,維持通暢呼吸道。
一般來說,施行氣切造口術的適用對象,包含:長期放置氣管內管且無法脫離呼吸器之病人;痰多伴有痰液清除困難、咳痰功能不足、反覆性肺炎之病人,以及有特殊因素,無法經口鼻放置氣管內管維持呼吸道通暢病人。
那麼有哪些疾病會讓病人需要施行氣切造口術呢?臨床上可以發現,長期呼吸衰竭、肺部其他疾病導致呼吸功能異常,無法順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或需長期依賴呼吸器時,經由醫師評估及建議執行氣切造口,建立呼吸器與肺部之間的通路。
正常呼吸時空氣依序由口鼻→咽喉→氣管→肺部;然而氣管內管的管徑小、路徑較長,增加呼吸道的阻力成了負擔,加上長期經口插管易造成口腔潰瘍、呼吸道損傷或感染,藉由氣管造口的使用,藉以提升長期使用呼吸器病人的生活品質。

氣管內插管與氣切造口術的差異性比較
氣管內管是將較長的人工氣道,經由鼻腔或口腔放置到氣管深處,用以維持呼吸道通暢(如圖一),而氣切造口術則是在頸部第3-4環狀軟骨間做約2公分橫向切口,置入約6~7公分的通氣管,以做為氣體輸送通道,幫助病人呼吸(如圖二)。


該選擇氣管內插管或氣切造口術?
其實,兩種方式各有優缺點,應該如何選擇呢?從表一我們可以明顯看到使用氣管內管,也就是俗稱的插管治療,雖然身體外觀上不會造成傷口,但因為嘴巴無法閉合,加上口腔清潔不易,容易造成嘴角潰瘍及破皮出血;再加上無法有效清除氣管內管及支氣管的分泌物,容易造成病人需要長時間依賴呼吸器,延長住院天數,也會增加感染風險。
反觀眾人比較忌諱的氣切造口術,因為沒有經過口腔,所以可以大幅度降低人工氣道的阻力,讓呼吸更順暢,同時減少口鼻疼痛,而且氣切管的長度較氣管內管短,病人能自行將痰液抽乾淨,避免阻塞於氣管內管中,降低感染及潰瘍發生機率。惟氣管內可能會有肉芽組織增生,導致氣管狹窄,日後需要手術處理。

然而,要使用氣管內插管或氣切造口術,都須經過詳細評估,您可於術前和醫生、家人討論,再做出決定。

參考資料:
Johnson‐Obaseki, S., Veljkovic, A., & Javidnia, H. (2016). Complication rates of open surgical versus percutaneous tracheostomy 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The Laryngoscope, 126(11), 2459-2467.http://doi.org/10.1002/lary.26019
2.吳純怡、陳瑞貞 (2018) .運用醫病共享決策於氣切手術抉擇衝突.台灣醫學,22(6),593-598。
http://doi.org/10.6320/FJM.201811_22(6).0003

You may also like

從診斷、治療到緩...

乳癌術後關懷不間...

職業病的後遺症肺...

登革熱正在流行怎...

照護模式革新遠距...

高品質老年生活的...

迎向高齡,做個快...

迎戰癌症免疫、標...

家人罹癌怎麼辦?...

老是忘記怎麼辦?...

擁有健康知識,豐富彩色人生

雲林分院院訊於94年 2月創刊,希望藉由此刊物傳達民眾正確的保健知識、介紹精緻的醫療品質、專業的醫療團隊。

歡迎收看!島嶼的邊緣 世界的中心

發布日期

  • 2025 年 3 月
  • 2025 年 2 月
  • 2024 年 10 月
  • 2024 年 6 月
  • 2024 年 3 月
  • 2024 年 1 月
  • 2023 年 11 月
  • 2023 年 9 月
  • 2023 年 7 月
  • 2023 年 5 月
  • 2023 年 3 月
  • 2023 年 1 月
  • 2022 年 11 月
  • 2022 年 9 月

標籤

COVID-19 乳癌 傳染病 免疫療法 呼吸困難 基因檢測 壺腹癌 失智症 婦產科 復健 心導管 心臟衰竭 心血管 急救 旅遊醫學 更年期 標靶藥物 氣喘 癌症治療 癌症炙料 癌症照護 癌症篩檢 癌症飲食 白血病 糖尿病 老年醫學 職業傷害 肝癌 肝臟 肢體創傷 肺炎 肺病 肺癌 肺纖維化 肺阻塞 脾臟 腦傷 腦損傷 腫瘤 膽囊 農民照顧 遠距醫療 頭頸癌 骨折 骨質疏鬆

最新文章

  • 雲醫21守護四季

    8 3 月, 2025
  • 雲林您可以帶走的盛宴

    8 3 月, 2025
  • 癌症的系統性治療:化學、標靶與免疫療法的綜合應用

    8 3 月, 2025
  • 肝臟移植簡介:手術規範、適應症與長期照護

    8 3 月, 2025
  • 精準切片診斷,完美移除乳房腫瘤乳房真空輔助微創手術

    8 3 月, 2025

單元分類

  • Uncategorized (1)
  • 照護專欄 (26)
  • 營養師專欄 (14)
  • 發現雲林 (52)
  • 總編輯的話 (14)
  • 藥師專欄 (14)
  • 護理專欄 (17)
  • 醫保廣場 (58)
  • 院長的話 (14)
  • 雲醫快訊 (67)

@本網站內容所有權歸國立臺灣大學醫學院附設醫院雲林分院所有,禁止任意轉載、複製或做商業用途。 LOGO使用字形來自數位發展部,CNS11643中文標準交換碼全字庫網站,https://www.cns11643.gov.tw


Back To Top
  • 總編輯的話
  • 院長的話
  • 醫保廣場
  • 照護專欄
    • 藥師專欄
    • 護理專欄
    • 營養師專欄
  • 發現雲林
  • 雲醫快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