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醫療事務室社會工作組 陳亮螢社工師
意義感是人們賦予自己生活的目的與價值,當我們的人生有了意義感,就會帶來滿足感與幸福感。意義感就像生命中的北極星,指引著我們做出符合意義感的決定。每個人都可以經由主觀經驗,和對於意義感的理解找到自己認可的意義感,或許是信念、愛、信仰或價值觀。最近正巧有兩次與器官捐贈有關的事件,讓我對意義感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第一個故事是發生在一次器官捐贈宣導時,有位民眾主動簽署了器官捐贈同意書,並娓娓道來自己的故事。原來他曾因苦等不到器官導致眼睛留下障礙,這樣苦候而不可得的心情,讓他慨而簽下器捐同意書,希望未來有機會,可以讓某個苦等器官移植的人重獲新生。聽著這位眼睛不方便的民眾述說著生命中的痛,以及不願再有人經歷與他一樣的煎熬,讓我心中激盪不已,生命中的痛如果已經發生,那就把這樣的痛轉化為對普羅眾生的愛吧!
他,心懷抱負,雖事業能未如願,但深知生命不僅在於成就,主動表達器官捐贈心願,希望善念延續,成為真正的「有用」之人。」
第二個故事是一位62歲獨居的黃先生,因急性腦栓塞被送至本院急救,然腦部嚴重受創難以挽回。在醫護團隊陪伴家屬的過程中了解到黃先生過去曾向家人提及捐贈器官的心願,器官捐贈團隊開始與家屬接觸,過程中家屬意見紛歧,長輩無法接受,然而女兒們希望圓滿病人的心願,幾經波折,器捐團隊提出捐贈眼角膜的選項,最終圓滿達成病人器捐的遺願。
事後女兒與醫療團隊分享了告別式前一天父親入夢來,她詢問父親是否滿意後事辦理的方式?父親感謝女兒們圓滿了他的心願,這讓家屬得以在傷痛中安心送走黃先生。
然而,故事還未結束,因緣際會下這次眼角膜的受贈者與黃先生的家屬隔空有了對話,先是臺中榮總協助轉寄了受贈者的感謝函:
「謝謝您無私的愛,讓我有機會可以受贈。以前只能看到黑暗很不方便,現在能看得清楚是誰、能打招呼,生活方便很多!我會繼續追蹤我的眼睛,好好照顧它,非常感謝您。」
而事後家屬也在某次受訪中隔空回應了受贈者:
「即使我不認識你,但因為父親眼角膜的遺愛,得以讓您重見光明,謝謝您讓我感受到爸爸還存活在世界上,也期待您能帶著爸爸的雙眼,探索世界上所有的美好,讓大愛『豐富』滿人間。」
有意義的人生會讓人們感到更幸福,對生活更滿意,也讓人們更有力量面對人生的挑戰與課題。
在醫務社工的職涯中,我主責過安寧病房、腫瘤科病房,現在則是內科加護病房,我時常面對病人死亡,陪著病人走向死亡,陪伴家人與到達生命終點的親人道別,也陪伴他們面對失落,與哀傷共處。每一次的經驗累積都很重要,透過每位病人的生命故事,和與家屬互動的過程學習,我從不知所措到安然陪伴,在這些臨床經驗中充分體現生命影響生命的歷程,也讓自己的助人之路有更豐厚的能量前進,這些緣分並非刻意營造,而是在陪伴中自己長出的意義與感動,而這也是我從事社會工作最重要的價值與意義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