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保廣場

  • 近年來因為手術、放射線治療、化學治療及較新的標靶治療的精進,已有不少的癌症患者獲得生活品質改善或存活期延長,甚至是根治疾病。然而,因為復發、惡化或轉移,癌症始終是國人十大死因之首。近一世紀以來,科學家試著透過提升免疫力的免疫療法來治療癌症,但大多效果不彰且可能帶來高比例的免疫副作用,使得「癌症免疫療法」宛如神話般的難以實現;近十年來,醫界藉由「抑制負向調控免疫功能的免疫檢查哨點療法(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這類藥物的發展,引領癌症治療的領域進入新的紀元。

  • 白血病俗稱「血癌」,是白血球細胞轉變而來的癌症,依照病情進展快慢,可分成急性及慢性白血病,通常比較危險的是急性白血病;而若依照癌化細胞類型來區分,可再分成骨髓性及淋巴性白血病。其中成人最常見的是急性骨髓性白血病,佔了2021年台灣新罹癌患者的0.7%,好發於男性,是男性新診斷10大癌症的第9名,發病年齡中位數為64歲,好發於老人。從盛行率來看,雖然急性白血病不像大腸癌、乳癌、肺癌、肝癌等那麼常見,但病情往往進展快速,從發病到過世往往只有數個月,是一個高致死率的疾病。

  • 醫保廣場

    荷爾蒙治療於乳癌之進展

    by EIC

    隨著藥物治療進步,乳癌病人的存活率持續進步。針對早期或局部晚期乳癌,現代治療的趨勢,和早期的觀念相比,朝著「減少開刀範圍,但增強藥物治療」的趨勢前進

  • 根據衛生福利部111年的報告顯示,癌症在台灣依然是十大死因中的頭號元凶,而其中以肺癌最為嚴峻。在111年度,肺癌的死亡人數首度突破1萬人,達到10,053人,這樣的數字實在令人深感震撼。更令人驚訝的是,肺癌的發生率在110年度首次超越乳癌與大腸癌,罹患肺癌的人數達到16,880人,發生率為每十萬人口39.7人。這使得肺癌成為所有癌症中發生率最高的一種癌症。因此,我們不禁要正視這個警訊,意識到「肺癌」已然成為台灣社會的新型公共健康問題。

  • 醫保廣場

    肺癌篩檢守護健康不「肺」力

    by EIC

    惡性腫瘤已蟬聯國民十大死因之首達四十載,其中近年又以肺癌的死亡人數最多。由於早期肺癌沒有症狀,而X光往往會有死角或侷限性無法百分之百診斷,所以當咳血、聲音沙啞、呼吸喘等症狀出現時,往往就已經比較嚴重了。如果能透過篩檢,在還有沒出現症狀時早期發現,就有比較高的機會治癒。

  • 癌症又叫做惡性腫瘤,是一群由於基因變異而獲得無限制增殖能力的細胞,幾乎可以在身體的任何部位形成。若發生在口腔內,便稱為口腔癌,包括唇、舌、頰黏膜、牙齦、口腔底、以及硬顎等地。它們除了會發揮「兄弟個十百千萬」的精神,在口腔內聚眾滋生,攻城掠地,破壞口腔的正常結構,還會沿著血管、淋巴管等交通要道擴散到全身,癱瘓各大器官的功能,最終與人體玉石俱焚。

  • 根據國內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約每13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大腸癌,然而是不是得了大腸癌就一定絕望?拜現代醫療科技進步,其實早期的大腸癌有非常好的治癒率,5年的存活率甚至可以高達9成以上,反觀晚期的大腸直腸癌存活率僅剩不到2成,足見早期發現大腸癌至關重要。

  • 「六分鐘,護一生」琅琅上口;國民健康署自民國84年起,補助3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推動至今,已使子宮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大幅降低超過70%。根據109年的癌症登記年報,子宮頸癌快跌出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的前10名榜單,但在女性前10大癌症「死亡率」卻仍榜上有名。此情形更值得呼籲符合篩檢資格的婦女,最好每年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早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保障自己健康權益。

  • 醫保廣場

    高齡者的荒野冒險:失智症

    by EIC

    失智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隨著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其影響和挑戰日益突出。針對廖先生這樣的失智症處理,早期辨認、診斷和及時介入是關鍵的步驟。本文將探討失智症處理的各個重要階段。

  • 失智症,又稱為認知障礙症,是一種嚴重影響認知功能的疾病。根據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的定義,失智症在認知功能的多個領域明顯退化,如複雜注意力、執行功能、學習和記憶、語言、知覺動作和社交認知等。這些認知缺損明顯影響患者日常生活的自主進行,從比較複雜的日常活動,逐漸到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都喪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