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從眾多競爭者中脫穎而出,繼去年三銀的佳績之後,今年再度讓本院由骨科部傅紹懷醫師帶領骨鬆團隊「參賽主題:攜手偏鄉共創樂齡希望」、婦幼醫學中心蔡政憲副主任帶領該中心團隊「參賽主題:終結暴力醫起保護兒童」、神經部張楷杰主任帶領阿波羅計畫團隊「參賽主題:Houston-Apollo Project: An Innovative Action for Polypharmacy of Older People in Remote Areas」再度獲得評審青睞皆榮獲銀獎殊榮。
EIC
-
-
想想黃院長是位心臟科名醫與良醫,倘若隻身在臺灣各都會地區開業行醫,懸壺濟世想必名利雙收,當不在話下。但,他以神的愛,以聖經的指引,在專業診病之外並擔任過正副院長等行政職,不計較工作環境屬都會或鄉野,以帶領團隊和機構方式為更多人服務,造福更深更廣層面的人,這是他不斷奮鬥,展現至高的奉獻志業。
-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長期以來透過阿波羅計畫,為雲林的長青食堂提供各項醫療與預防保健的介入服務,2023年起南山人壽基金會也共襄盛舉,透過「每日一蛋」計畫,提供社區長輩營養補充及均衡飲食,讓長者更加健康有活力。
-
本期的院訊,展現了編輯小組要將最好的內容呈現給您的用 心。醫保廣場與照護專欄,有專業醫護醫事人員向您解說所有關於糖尿病照護您想知道的事; 發現雲林,有在地15年照顧鄉民困難 傷口的張惠琇主任的大愛,還有守護雲林40年的藥劑部廖玲巧主任的傳奇; 書蠹人生也分享了讓您周遭亂中有序的整理心法。歡迎舊雨新知一起展讀。
-
長期維持高血糖會使身體血管和神經產生病變,像是視網膜微小血管阻塞,讓視網膜病變導致失明,或是腎病變致使要長期洗腎,已是糖尿病人常見的併發症。在門診個案中,常見因為糖尿病造成血管病變,讓足部血流減少、足部感覺神經受到破壞造成麻木無感覺,以及足部運動神經受損造成肌肉萎縮足部變形,最終導致不可逆的狀態。
-
談到醫院的發展與布局,馬惠明醫師將高齡長照、整合醫療、智慧醫療及急重難罕等四大領域投注在未來的擘劃中,以此四大核心支柱將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打造為中彰投、雲嘉南民眾就醫首選,進而成為全國醫療院所的學習標竿之一。
馬惠明醫師強調,雲林縣是全國老化最嚴重的地方,高齡長者教育程度在小學以下及不識字的比率達50~60%,65歲以上獨居老人更達19%。長者健康識能偏低,合併高血壓、糖尿病等共病比例高,以「在地觀察」並打造成為「在地特有」的高齡長照模式才是關鍵。 -
透過監測血糖,病友能夠了解飲食、運動和藥物等各種介入方式對血糖的影響程度,從而達到最佳的糖尿病控制。傳統的血糖機使用指尖採血,可以快速測量血糖值,不過就需要一天扎針數次才能知道當下的血糖值。近年來,這種血糖監測模式面臨著新的挑戰,其中就包括各種無針的血糖量測和連續血糖監測(Continuous Glucose Monitoring, CGM)。
-
視網膜是眼睛當中重要的構造,負責將光轉變為神經訊號,再經由視神經傳遞至腦部,使我們感受到視覺。若將眼睛比喻為照相機,則視網膜就是相機中的底片或是感光元件。視網膜主要由密度極高的神經細胞所組成,需耗費大量的養分,故而也有密集而複雜的血管構造以供應豐富血流。
-
從過去的研究中發現,心血管疾病(包含心臟衰竭和動脈粥樣硬化性疾病)一直是造成糖尿病友失能或死亡的重大原因。近年來國內外各大糖尿病學會,都再三強調對於具有心血管疾病高風險、或已經罹患心血管疾病的糖尿病友,醫師在開立血糖處方時,除了應考慮血糖控制外,也要盡可能優先使用具有心血管保護效果的藥物。
-
「糖尿病」對一般人來說可能經常聽到,又或者邁入中年後身邊親友就有不小的機率,可能患有這個被人稱為「富貴病」的疾病。究竟「糖尿病」發生的原因為何?有哪些類型?又會有哪些症狀?我的血糖偏高是不是已經得到糖尿病?罹患糖尿病後又該怎麼注意自我日常照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