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庫鎮位於雲林縣20個鄉鎮的正中心,清領時期的土庫位處北港、鹿港地區南北交通要塞,具有地理位置樞紐及交通便利等先天優勢,逐漸形成聚落。至今土庫仍以務農為主,蒜頭生產量佔了全台灣的8成,也因與虎尾比鄰、形成生活圈,讓更多年輕人願意返鄉傳承,致力產業創新、地方創生,發展地方街區經濟。
發現雲林
-
-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改制17周年慶祝大會上,一場布袋戲大師廖昭堂演繹的精采演出,描繪的是張惠琇醫師無私照顧病人的感人故事,她是整形外科主治醫師,從小在雲林長大,2008年於臺大醫院總院完成住院醫師訓練後,隨即返回家鄉,來到雲林分院服務,至今已超過15年。
-
藥劑部主任廖玲巧,就像是最溫暖的大家長,在她的帶領下,培養新進藥師參與跨領域團隊,建立共同照護的能力。她也鼓勵團隊保持一顆不斷學習的上進心,在未來的每一個日子裡,繼續為雲林鄉親提供優質的藥事服務。
-
在雲林縣斗六市的頂城街,也有一棟被斗六鄉親戲稱為「瘋寶仔樓」的涵碧樓。獨資興建此樓的婦人陳林氏寶,不論是發跡經過,或是在當時公務員月薪平均約為30元的年代,一口氣豪灑32萬日幣建造雲林縣唯一一棟西班牙式洋樓風格的三層樓建物,都是當地耆老茶餘飯後津津樂道的話題。
-
環境美化」確實是需要施展一些魔法,而整理不只是總務室及清潔人員的責任,而是需要大家的幫忙,因而催生了一群學習魔法的小尖兵,簡稱怦然心動魔法小組,不是辦聯誼,而是做為環境整理的種子,推動院內各處環境的美化作業。
-
「外科醫師是一個能成就自己、成就別人,非常好的領域,也是我一生追求的挑戰。」這是胡瑞恒教授一生信奉的圭臬,即便已經退休,他還是想在醫師這個職位上繼續「成就別人」。這一次他選擇南下雲林分院,為肝癌名列癌症死因第一名的雲林縣,救治急難;也為積極上進經常抽空前往總院觀摩手術的外科醫師們,授業解惑。
-
除了看診幾乎「黏」在新生兒加護病房的周弘傑主任,是知名的新生兒科主治醫師,個性溫和,被護理人員、病童家屬暱稱為「周爸爸」的他,每天的工作就是跟老天爺搶小孩,在他心中:「每個新生兒都很重要。」
-
過去說起雲林,總給人「又老又窮」的印象,但隨著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扎根地方邁向第19年,一步一腳印,翻轉偏鄉醫療資源不足的困境。除了第一線的醫療團隊提供民眾醫療服務,以及醫事人員在背後穩定醫院行政運作之外,在這當中還有一位穿針引線的靈魂人物——院長室顧問林宏茂醫師。經歷省立雲林醫院、署立雲林醫院到後來的臺大醫療體系,林宏茂顧問帶領同仁一同參與醫院不同階段的變革,各項重大方案與業務的執行,都少不了他默默投入的身影。
-
在雲林西螺小鎮的延平路和建興路口,有個被登錄為雲林縣歷史建築的古宅,叫做「大承堂」。「大承堂」興建於西元1925年(民國14年),屋主為西螺望族廖承丕,外觀為洋房建築,而內部環境目前已被拆除。
-
2019年身為國內胸腔外科專家的黃培銘主任,因緣際會下前往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服務,一待就是3年,期間他曾以「冷凍微針」治療遭醫學中心勸退的移轉性肺癌患者,使其得以減少併發症,延長存活時間;他也曾不懼手術風險,為左側胸腔內長了25公分巨大腫瘤的患者開刀,使其至今仍硬朗健康。他的仁心仁術,造福無數患者,看診之餘亦積極投入研究,近期發表的最新學術論文《Tracheal reconstruction with nail grafts: A novel approach》1,即是以「指甲重建氣管」的新式療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