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EIC

  • 心導管不僅能裝支架,還能置換肺動脈瓣膜。「心導管置換肺動脈瓣膜手術」的方法是以心導管輸送縫在金屬支架內的生物瓣膜到肺動脈,由鼠蹊部大靜脈約0.5公分大的切口送入體內,之後在X光透視攝影下,推出瓣膜後即可就定位,而此手術也屬於一種微創手術。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小兒部致力發展各種先進介入性心導管技術,讓病人不必奔波外縣市,在雲林縣就能有醫學中心等級的服務,於5日假斗六院區發表小兒心臟科經心導管置換肺動脈瓣膜手術成果記者會,微創手術除了是醫療的趨勢,也讓病人實際看見效益,記者會當天病人親臨現場一同切蛋糕,慶祝重獲新生,會中也分享其透過心導管置換肺動脈瓣膜手術的治癒過程,場面相當溫馨。

  • 緊急醫療救護,是民眾遭遇緊急傷病的第一道守護,而把醫療延伸病人發病的位置,從到院前,就幫病人建構好一連串救治的醫療系統,將會大大提升病人疾病預後。這個救命的設計在雲林也可以實現。目前台灣有諸多縣市已開始進行到院前超音波掃描,而臺大醫院雲林分院與雲林縣消防局於2021年開始合作,執行「院前超音波檢查」。高級救護技術員結合科技輔助,體現遠距醫療應用,以手持超音波儀器快速辨識軀幹部內出血甚至臟器受創等問題,並結合到院前預立醫囑中給予抑制出血藥物,早期控制出血或決定病人之轉送醫院,以提升創傷存活率及預後。

  • 慶豐企業分為慶豐冷凍分切廠及慶豐冷凍實業有限公司,是雲林在地良心企業,從空汙、水汙層層嚴格把關,其品牌創立的「王朝滴雞精」,不但是雲林在地家喻戶曉的雞精品牌,同時受到國內外消費者青睞,更取得國家健康食品認證,深受各界好評,成功打造事業之餘,不忘社會責任,推展公益活動,回饋鄉里。

  • 總編輯的話

    醫師的觸診

    by EIC

    曾有住院醫師問過我:「把所有檢查數據攤開就可以清楚知道問題,為什麼還要動手去作這些身體診察?」我那時候反問他:「攤開檢查就知道診斷,這是實習醫生就能做的事,為什麼我們還需要訓練專科醫師?」。

  • 透過資通訊的導入與服務的創新,醫療服務的深度與廣度得到了全面升級。現在,人們可以更方便地遠距諮詢醫師,進行視訊診療,大大節省了時間和移動成本,更弭平了資源不足地區健康的不平等。

  •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於2017年成立遠距醫療中心,就是為了弭平在雲林縣看見的醫療公平性、可近性,以及連續性嚴重不足。我們透過「醫療提供者對醫療提供者」、「醫療提供者對醫療使用者」、「醫療使用者對行動科技」三項遠距醫療策略,面對各項醫療痛點,一群人不為私利,絞盡腦汁、揮汗如雨地規劃,完成「健康促進」、「到院前緊急醫療」、「院際區域聯防」、「院內遠距診療」、「遠距門診」、「居家照護」等六大領域的每一項遠距醫療目標專案,以期達到聯合國「基本健康覆蓋」的使命。

  • 雲林縣老年人口比例向來高居全國前3名,並在2022年底超過20%,進入超高齡社會。高齡化伴隨著各種慢性疾病、長期臥床的問題,縣內各種困難的慢性傷口盛行。這些慢性傷口患者多數行動不便、甚至肢體僵硬變形,來趟醫院如同上山下海般艱難。有些人好不容易到了醫院,已經潰爛很久的傷口,卻仍被以簡單換藥或抗生素治療,沒有清創,傷口就只能一直潰爛,如此消極又被動的治療,讓人感到既生氣又難過!面對就醫困難及處置不當兩大問題,雲林分院開啟一系列改革。

  • 醫保廣場

    皮膚科遠距醫療之挑戰與契機

    by EIC

    遠距醫療的興起就是為了解決這些鄉鎮就醫的困境,我很高興皮膚科可以被選擇作為先行試辦的遠距醫療科別,雖然說傳統上皮膚科醫師被認為有著「一眼定江山」功力,看一眼就知道是什麼疾病,但其實要正確地診斷皮膚疾病,仍需要許多因素的配合,其中詳細的病史詢問、清晰的影像,都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關鍵;有時還需要搭配一些輔助工具,如皮膚鏡、伍式燈,或是顯微鏡檢查等。

  • 小兒神經科的領域,擁有全世界最多的罕見疾病,除了常見的癲癇、發展遲緩、神經肌肉疾病、腦性麻痺等,更多的是染色體缺陷與神經傳遞受器的缺損。面對這些罕見的致病機轉與多樣化的症狀表現,年輕主治醫師們即使已經取得小兒神經專科資格並受過完整訓練,仍然需要不斷累積個案,並持續仰賴教授級資深醫師的經驗與實驗室資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