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EIC

  • 「職能治療」,旨在促進人們的活動參與及表現,提升人們的生活品質與主觀安適感[3],本此初衷,本院復健部於民國106年起成立工作強化中心,以計畫案的方式提供職業災害勞工重返職場之相關服務,而自民國111年5月1日起,因應《勞工職業災害保險及保護法》上路施行,112年1月1日原工作強化中心正式轉型為「職業災害勞工職能復健專責機構」(以下簡稱為職能復健專責機構),繼續為職災勞工的復工之路付上最大的努力。

  • 農藥根據防治對象分類成殺蟲劑、殺菌劑、除草劑、殺鼠劑、植物生長調節劑等。農藥標示上應有經審核通過之使用方法、防治對象、稀釋倍數、注意事項及警告標誌。大部分農藥屬於化學農藥,以化學結構又分成有機磷劑、氨基甲酸鹽劑、合成除蟲菊精類等。廣泛用於農業作為殺蟲劑的有機磷農藥可以抑制乙醯膽鹼酯酶,使乙醯膽鹼蓄積於神經,而造成副交感神經過度刺激來殺死害蟲,減少農作物受到病蟲害。一般有機磷劑對哺乳類動物的急性毒性較強,其次是氨基甲酸鹽劑。

  • 全球氣候變遷使從事農業、漁業、林業等戶外工作的族群面臨高溫威脅。根據「臺灣氣候變遷資訊與決策支援平台」(TCCIP)數據顯示,自2014年起,台灣每年高溫日數有逐年增加的趨勢,以中區嘉義測站為例,每年高溫日數(35°C日數),近十年高溫日數從平均27天增加至2020年的57天。高溫暴露下,從事戶外工作者容易面臨熱相關疾病(Heat-related Illness, HRI)疾病的威脅。

  • 肺纖維化是一種進展性且不可逆的肺部疾病,其病程緩慢,但對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率有極大的影響。肺纖維化的發病過程涉及肺泡和支氣管周圍的正常肺組織受到損傷,導致炎症反應,最終使這些部位的組織逐漸轉變為纖維組織。隨著纖維化的進展,肺部的彈性逐漸喪失,使得肺部難以正常擴張和收縮,影響氧氣與二氧化碳的交換,進而導致患者出現呼吸困難。最終,可能引發呼吸衰竭,甚至導致死亡。

  • 提到西螺您會聯想到什麼呢?是老街、西螺大橋、七崁武術、果菜市場還是各式的特色小吃?我對西螺的印象是有著一座橫跨濁水溪的紅橋,此座大橋名為西螺大橋,西螺大橋位於濁水溪下游,橫跨雲林西螺及彰化溪州,是座受美援助的大橋,採華倫氏穿式橋梁,橋身31處隧道般的鋼拱,昔日是遠東第一大橋,於1953年通車,通車之初橋面鋪設鐵軌,附設臺灣糖廠的小鐵道,形成汽車與小火車並行之特殊景觀,如今是臺灣首座跨越第一長河濁水溪的公路橋梁,近年來使人最印象深刻的是紅橋上數萬名香客追隨媽祖神轎,展現信仰力量的壯觀場面。

  •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2019年4月1日成立雲嘉地區首座「罕見疾病中心」,幕後重要推手就是現任主任,同時也是腎臟內科、老年醫學專家的楊豐榮醫務特別助理。從無意來雲林,卻從此扎根於此,透過專訪,帶您了解他是如何從零開始投入罕病照護,也和您分享他獨特的人生哲學。

  •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於2024年12月20日假臺灣大學醫學院會議室,由雲林分院基因醫學部暨教學研究部首次攜手臺大醫院基因醫學部,聯合舉辦「2024罕見疾病國際學術研討會」,此次研討會特別邀請兩位知名國外專家,分別由日本Fumihiko Matsuda教授分享日本專門為罕見疾病而設計的數據收集與管理平台,及韓國Chong Kun Cheon教授分享「韓國區域性罕見疾病診斷支援計劃」;同時由雲林分院基因醫學部蔡孟儒副主任進行「臺大醫院的次世代定序(NGS)診斷」演講,整場研討會共同分享學術進展及罕見病因的醫療和推動疾病領域的最新研究成果與經驗,希望透過本次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提升罕見疾病的診斷與治療水準。

  • 臺大醫院雲林分院專業醫療團隊前往非洲之角!江文莒副院長近日率領國際醫療中心盤建德主任、急診醫學部洪子芸醫師、陳雲昶醫師、吳明翰醫師,以及雲林縣消防局楊文宏教官與吳冠澄教官緊急醫療專業團隊,前往索馬利蘭進行計畫考察與交流。本次出訪的目的主要包含訪視駐地訓練班、逐步協助制定緊急醫療應變計畫、評估醫療院所急診工作動線、拜會當地各層醫療機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