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智症是一種常見的神經退行性疾病,隨著人口老齡化的趨勢,其影響和挑戰日益突出。針對廖先生這樣的失智症處理,早期辨認、診斷和及時介入是關鍵的步驟。本文將探討失智症處理的各個重要階段。
EIC
-
-
失智症,又稱為認知障礙症,是一種嚴重影響認知功能的疾病。根據DSM-5(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的定義,失智症在認知功能的多個領域明顯退化,如複雜注意力、執行功能、學習和記憶、語言、知覺動作和社交認知等。這些認知缺損明顯影響患者日常生活的自主進行,從比較複雜的日常活動,逐漸到簡單的生活自理能力都喪失。
-
失智症依靠藥物僅能延緩而非治癒,且照護或處理失智症問題的場所大多在家中,而非醫療場域。記憶力及認知能力的退化程度關係著日後長期的生活困難,對照護者負擔的影響不可小覷。因此,預防或延緩認知功能的退化,是失智症者及家屬最急迫關切的議題。
-
中樞神經感染,係指腦部或脊髓受到病原菌的侵犯導致感染發炎。腦部與脊髓有顱骨和脊椎骨保護,其下還有三層腦膜(硬腦膜、蜘蛛膜、軟腦膜)將腦部與脊髓完整封閉,一般來說病原菌不易進入中樞神經。然而,當上述保護結構受外力破壞,或是病原菌突破上述防護,就會造成中樞神經感染。
-
麥得飲食(The Mediterranean-DASH Intervention for Neurodegenerative Delay diet; MIND Diet)是2015年美國洛許大學醫學中心(Rush University Medical Center)發表的新飲食型態,其特點為地中海飲食(Mediterranean diet)和得舒飲食(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DASH diet)的綜合體,主要是透過心血管疾病的保護和增強抗氧化、抗炎成分所發揮的神經保護作用,進而保護大腦健康。麥得飲食是預防失智症研究,一致被認為與高度的認知健康和降低失智症發病率有關的飲食指南。
-
失智症並不是因為年紀大才出現的老化現象,但它是老年人最常見的神經精神疾病之一。根據台灣失智症協會資料顯示,台灣65歲以上的老人約每13人就有1位失智者,80歲以上老人約每5人即有1位失智者。當常常出現記不住事情,甚至完全忘記,且經提醒也無法記得,或是不知道自己身在何處、判斷能力變差、對平常喜愛的事情不再感興趣⋯⋯等狀況時,就可能是罹患失智症的徵兆,必須盡快到神經科就醫。
-
失智者的照護是照顧者極大的挑戰,患者的易變性格及突發行為變化,更需要照顧者以耐心與同理心面對,建議可以遵照原則來調適自我。
-
黃政文主任是台灣腎臟疾病與透析專家,2019年接受指派前往雲林分院服務,擔任腎臟科主任一職,後升任為內科部主任,直至今年的8月1日才返回臺大總院。回顧在雲林的4年時光,黃政文主任積極倡導「預防重於治療」的概念,不僅親自參與廣告錄製,也在電台節目中分享腎臟保健的知識;此外,他還導入臺大總院的透析電子病歷和透析流程,縮短同仁的工作時間,也提供雲林鄉親更優質的醫療品質。
-
多年來帶領著成員負重前行的教研部主任李玟儀,對這份工作懷抱著積極的使命感。可以說,雲林分院為中台灣注入的醫療量能中,都含有教研部默默投注其中的心血。
-
土庫鎮位於雲林縣20個鄉鎮的正中心,清領時期的土庫位處北港、鹿港地區南北交通要塞,具有地理位置樞紐及交通便利等先天優勢,逐漸形成聚落。至今土庫仍以務農為主,蒜頭生產量佔了全台灣的8成,也因與虎尾比鄰、形成生活圈,讓更多年輕人願意返鄉傳承,致力產業創新、地方創生,發展地方街區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