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uthor

EIC

  • 根據國內癌症登記資料顯示,大約每13人就有1人可能罹患大腸癌,然而是不是得了大腸癌就一定絕望?拜現代醫療科技進步,其實早期的大腸癌有非常好的治癒率,5年的存活率甚至可以高達9成以上,反觀晚期的大腸直腸癌存活率僅剩不到2成,足見早期發現大腸癌至關重要。

  • 「六分鐘,護一生」琅琅上口;國民健康署自民國84年起,補助30歲以上婦女每年1次子宮頸抹片檢查,推動至今,已使子宮頸癌發生率及死亡率大幅降低超過70%。根據109年的癌症登記年報,子宮頸癌快跌出台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的前10名榜單,但在女性前10大癌症「死亡率」卻仍榜上有名。此情形更值得呼籲符合篩檢資格的婦女,最好每年接受子宮頸抹片檢查,早期篩檢、早期發現、早期治療,保障自己健康權益。

  • 照護專欄營養師專欄

    預防癌症的良好習慣

    by EIC

    現代人生活工作忙碌,外食族群日益增多,再加上飲食西化,精緻飲食越來越多,且肉類攝取逐漸增加,蔬菜攝取量卻明顯不足,長期累積下來,容易導致肥胖、慢性疾病或增加罹癌的風險。

  • 癌症治療多合併下表所列的療法進行癌細胞的清除及抑制擴張,而早期發現癌症侵襲,尚未由侵襲處轉移至其他組織器官時,立刻進行治療,通常會有較高的治癒率以及較高的五年存活率。接下來與各位簡略介紹化學治療,即是以藥物進行癌症治療的方式,會有哪些常見的副作用,藉此警醒早期篩檢、早期治療的重要性。

  • 隨著醫療科技發展,今日癌症已非絕對不治之症,若能早期發現、早期治療,預後(預估疾病將來的進展)相對樂觀,可以大大提高治療的成功率。早期發現癌症的最佳方法是接受癌症篩檢,因此我們必須鼓勵家人定期進行篩檢,「有做有保庇」,癌症篩檢所賺到的價值千金難換!

  • 新到任的內科部林亮宇主任,專精於治療心律不整、導管介入、心臟衰竭。這是他第二次來到雲林分院服務,身懷在臺北總院歷練多年的寶貴經驗,他期盼能引進心房顫動新療法,並透過社區篩檢、區域聯防、AI科技,找出慢性病潛在患者,推行早期預防概念,促進雲林鄉親健康管理意識。

  • 精神疾病長久以來有其神祕的一面,社會大眾若對精神疾病沒有充分的認識,有時會因為對疾病標籤的疑慮而拒絕就醫。藉由專訪臺大醫院雲林分院精神醫學部主任黃偉烈,重新認識精神醫學的範疇,用更多的了解來消彌恐懼,同時梳理日常生活中可能會出現的身心狀態,好好釐清自己究竟怎麼了。

  • 發現雲林

    啟程雲林未來 蛻變虎尾農博

    by EIC

    2013年雲林農業博覽會選定於虎尾高鐵特區,全縣二十多個鄉鎮總動員,為的就是將農業大縣的亮點大放異彩,讓國人都能感受到雲林縣的軟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