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藥物治療進步,乳癌病人的存活率持續進步。針對早期或局部晚期乳癌,現代治療的趨勢,和早期的觀念相比,朝著「減少開刀範圍,但增強藥物治療」的趨勢前進
EIC
-
-
根據衛生福利部111年的報告顯示,癌症在台灣依然是十大死因中的頭號元凶,而其中以肺癌最為嚴峻。在111年度,肺癌的死亡人數首度突破1萬人,達到10,053人,這樣的數字實在令人深感震撼。更令人驚訝的是,肺癌的發生率在110年度首次超越乳癌與大腸癌,罹患肺癌的人數達到16,880人,發生率為每十萬人口39.7人。這使得肺癌成為所有癌症中發生率最高的一種癌症。因此,我們不禁要正視這個警訊,意識到「肺癌」已然成為台灣社會的新型公共健康問題。
-
標靶治療可以比喻成手槍精準射向靶心,精準打擊癌細胞,也避免傷害其他正常細胞,發生的副作用也較一般化學治療少一些。標靶治療是一種針對控制癌細胞生長、分裂和擴散蛋白質的癌症治療方式。隨著研究人員對於驅動癌症的DNA變異和蛋白質的了解越來越深入,也能夠更好地設計針對這些蛋白質的治療方法。
-
腫瘤治療起源於18世紀,20世紀開啟了抗癌藥物治療,醫學日新月異,但癌症的病發率和死亡率,並沒有隨著科學和醫學的進步下降,反而更加年輕化,數據仍逐漸攀升!
-
營養不良是癌症患者常見的徵象,在患病和治療過程中,有部分癌症患者容易出現營養代謝紊亂。厭食與惡病質是癌症患者常見的營養問題,進而導致攝食量不足。營養不良的結果與生活品質不佳及不良預後相關,根據統計,有高達10~20%的癌症患者死於營養不良,而非腫瘤本身。強而有力的證據顯示,從癌症診斷之時起,就應在診斷和治療途徑中考慮營養問題,並應與抗腫瘤治療並行。
-
操著一口流利台語的楊金鑾阿嬤,已屆73歲高齡,她說自己年紀雖大,卻沒有糖尿病、高血壓等慢性病,甚至連感冒都很少,然而沒想到一生病就是大病。
-
克服護理專業轉戰行政部門的偌大差異,秘書室洪雪貞主任回顧過往時光,謙虛地表示自己沒有什麼貢獻,但她為秘書室建立起符合網路時代需求的文書制度,提高雲林分院對外交流與媒體曝光率,帶領秘書室將近30萬件的院內歷史數據化,並一舉獲得金檔獎,點點滴滴,在在肯定洪雪貞主任在醫護之外的行政專業能力。
-
投身營養學界深耕38年的黃素華主任,於102年底在家人的支持下來到雲林分院擔任營養室主任,以改革與創新為理念,專注於提升營養室管理品質,推動專業進修,並致力於發展樂齡飲食、員工營養照顧。她就像營養室的GPS,帶領團隊往正確的方向前進。
-
當您有機會漫步在西螺老街上時,別只專注於一樓的店家,請仰頭望望二樓以上的建築物,您會發現西螺老街的美不僅存在於地面店鋪,更潛藏在各式各樣由歷史雕刻而成的建築中。這些建築物訴說著悠久的歷史,展現著不同時代的痕跡,為整個老街增添了獨特而深刻的文化底蘊。
-
由於家庭環境,就學階段與同儕間的互動,我顯得單「純」了些,尤其在同儕家中成員或親友間經商、甚至從政背景,當他們聚在一塊兒聊天時,我都無法輕易加入。雖然並不以為意,但我的大學導師卻在開學後,細心的觀察到了群體活動中偶而矗立在角落靜默的我。